我是要成为哲学王的人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向死而生——从啼哭的婴儿讲起

2018-02-04  本文已影响5人  雨幕流苏
向死而生——从啼哭的婴儿讲起
人是被抛入世界、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则常有烦恼。处于众人中,孤独生活,失去自我,等待良心召唤,希望由此成为本身的存在 ——海德格尔

这段话出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海德格尔却反其道而行,告诉我们,“未知死,焉知生。”话虽相悖,含义相当。当人面对太阳的时候,他们只顾着感受眼前的温暖,却看不到身后的阴冷的影子。反倒是身处黑暗之中的人,回头一看,身后处处是阳光。“光线沿直线传播。”这不过是最基础的初中物理知识,却也有最深刻的哲学含义。

佛家说,众生皆苦。叔本华说,人不过是痛苦和无聊的受造之物。海德格尔说的也不过是这些。

父母生下我们的时候,没有和我们商量过。也许前一秒他们还在为新婚的礼金分成争吵,又或许他们在抱怨突然住到家里的三姑,但突然肚子一疼,一个小肉球就蹦哒了起来。新生儿的母亲可能在产房里哭闹着,“王八蛋,我不生了!你自己快活,弄出的小东西要害死我!谁爱生谁生去!别折腾我!”孩子的外婆在外面骂,“我家的女儿为什么要在这儿受罪?医生,做手术!”

吵吵嚷嚷中,婴儿降生,睁着一双茫然的大眼睛看着吵闹的老人和手术台前满手鲜血的男人。也许突然世界翻转,挨了一个莫名的巴掌,他就突然哭了起来,满心想着,“我是谁?这是哪儿?我在做什么?”

我总觉得,如果要让我讲一个“向死而生”的故事,我一定会从这个地方开头,因为从出生的第一刻,我们就注定是被抛入世间,能力有限,对遭遇莫名其妙的受造之物。我们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回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知道世界会给自己怎样的期望和厌弃,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

上帝在下一盘巨大的赌局,只有获胜者才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可惜的是,上帝还是一个疯狂的赌徒,他要让每一个赢家输到倾家荡产。所以我们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何生,为何死,何时生,何时死,有一件事我们却都是确定的,那就是我们注定赤条条来,赤条条走。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

人生就在做两件事,“正在死”和“等待亡”。所以当我们以为自己在讲“新生的婴儿”时,其实我们在讲“死”的开始。从婴儿的嘴里叼了母亲的乳头,他开始心存挂念。当他第一次喊出“爷爷”,就注定了他有一天要为这个称呼哭泣。也许他是长子长孙,要照顾不懂事的妹妹,照料襁褓中的弟弟。也许他为人父母,又要为子女操心。同时,他也许还在担心自己几乎挂科的高数或竞争激烈的年终评优……

在这个过程中,他或喜或悲,他周围的亲友或喜或悲,但这些喜怒哀乐最终都指向一个字——死。死成了一切生的根基,我死即我生,无可奈何,却又自然而然。

然而,也许当他躺倒病床上的时候,突然想起,“我还剩半部《红楼》,怎就让别人去写了?”他的良知就在提醒他,“年轻人啊,也到底是活过的人啊!”他这才幡然悔悟,原来我也曾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活过。我不是痛苦、不是虚无、不是无聊、不是注定要照顾世界照料人间的受造之物,我是我自己,我是个活生生的人。此时,他才真正得到了“生”。

由此,一切的出生都向着死,可一切的死亡不也都指向生吗?这个时候你问我,该不该感谢挫折?当然,我不会感谢抢我钱包的小偷,不会感谢骗我钱财的罪犯,但是我感谢被抢走钱包这件事,它让我知道我身无分文的时候也可以重新赢得新的精彩。我感谢受骗这件事,它让我知道我曾经那么愚蠢,如今才可以更加精明干练……我自认之前的二十年一路顺风顺水,所以更感谢眼前的失利让我知道我还不够努力。一切的挫折就像海德格尔口中的“死”,然而我知道,面向死亡的我,身后处处是阳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