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 悟道 传道】读《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二十五)
教训孩子是最糟糕的沟通方式
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很多父母开始时也许会好言相劝,但当他们发现孩子依旧屡教不改时,他们就会忍不住训斥孩子,甚至上演棍棒教育。对于这样的父母,在此给一个忠告:“理由是永恒的,恐惧是瞬间的。”
有些父母经常要求孩子遵守所有的规则。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按时吃饭、不打人等。但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律性和自信心也是父母必须遵守的规则。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自律性将达到顶峰。一般情况下,出生15~18个月后,孩子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而这种自我会通过“不喜欢”、“不想做”、“我来做”等语言来表达。大部分妈妈听到这些话时,会认为这个孩子“没有礼貌”、“脾气倔犟”、“撒娇”,而这些语言恰恰就是孩子们表达自己想法的很有意义的话。
当孩子说“不”、“我不做”时,父母应该尽量认可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当孩子表现出坚定的意志时,父母也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选择。如果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容易变得过于依赖父母或反抗社会。只有当自己的想法、心情和意见被别人接受时,孩子才会产生“我也行”、“我来做”等自信心。在孩子的人生中,这些自信心将成为他宝贵的财富。
但是对于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情或伤害他人的行为,父母必须筑起高高的“围栏”,明确地制止这些行为的发展。认可孩子自律性的同时,明确地制止不该做的事情,这才是教育孩子最明智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对话对象,只有不断地观察孩子的状态,关心孩子的情绪,你才能实现与孩子的深入沟通。因此,当孩子生气时,要及时地安慰孩子;当孩子受惊时,必须及时地关心孩子;当孩子忧郁时,要想办法让孩子开心……
总之,父母要注意跟孩子说话的方式,不要总是用教训孩子的语气与之交谈,那样会让孩子产生否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