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亲子教育

拆书|学习这件事上的育儿经:《深度学习:彻底解决你的知识焦虑》(

2018-07-11  本文已影响39人  abd09a63757d

浪客笔记:记录、分享读书笔记、学习笔记、杂谈随笔

全文约3200字,阅读约需20分钟


《深度学习:彻底解决你的知识焦虑》在最后部分几乎可以当做育儿经来看。当然,聚焦点也是在学习上的。对于中国的家长们来说,这应该也是一件头等大事。针对这个问题,作者今井陆美又有什么洞见呢?

目标超一流

超一流是一种程度和效果,是作者眼中学习追求的最高目标。何谓超一流?可以类比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说的“无人区”。通俗点说,有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样的状态和境界,自然就是领航者、开拓者,超一流。

作者在书中通过一个比较级的描述阐释了他眼中的超一流达人:

“一流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完成怎样的目标,怎样才算得上一流的表现。这意味着,一流的人能够用自己的内心“看到”理想的表现方式,并且清楚自己应该为了实现目标去做些什么。而具体来说,“合理设定目标”是指: 理解所在领域的超一流达人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水平,与超一流达人之间的差距。 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弥补这样的差距。”

而对于超一流达人呢,“即便已经站在超一流达人的位置上,基本没有人能超越自己,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应有怎样的表现,这就是超一流的熟练者。他们与一流熟练者之间的差异,体现在能够看到自己(以及他人)未曾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而所谓的应有的表现、实现目标的方法,需要在所在的领域内,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大量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

简而言之,如果做到一流有一个方便快速的办法——模仿,那么想做到超一流,就得超越模仿开拓创新才行。所以作者总结到:“任何领域的一流达人,都是时常探索进步的方法、并付诸实践的探究者,也就是所谓的持有探究性认识论。这一点对于成为探究者来说最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从一流晋级超一流来说则更加重要。

那么,对于子女的学习教育而言,想要培养其达到某些领域一流甚至超一流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具体的手段可能众说纷纭,不过在这本书里,作者指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底层原则——为了把小孩培养成探究者,父母本身持有探究性认识论并且也想成为探究者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换而言之,我们以为自己在教育小孩子,实际上,比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与对子女的教育过程重合。这大概就是树立榜样、共同成长的要义所在。

游戏是很好的媒介

前面说到作者针对教育问题,提炼出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想要达到一流甚至超一流水平,成为探究性学习者就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如果想要把小孩培养成探究者,父母本身持有探究性认识论并且也想成为探究者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是原则和认知,具体如何实现呢?方法有很多,作者重点强调了一种,深以为然。这种学习教育的方式就是——游戏,尤其是互动游戏。用咱们中国人的话说,基本可以等同于寓教于乐了。

作者举例说明到:小孩会自然地进行互动游戏。在互动游戏中,他们并不会被物体的特征所迷惑,反而能够通过玩游戏,提高将物体象征化的能力。举个例子,在没有水杯的情况下,可以用其他的物体来代替水杯(或者不用物体),模仿用杯子喝水的动作来理解杯子的作用,并象征化地做出用杯子喝水的样子,这与杯子的颜色、形状都没有关系。可以说,小孩试着通过游戏,将学习语言所需要了解的世界的各种各样的面貌进行象征化。

这种将事物象征化的能力对于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作者说明到:语言是终极的象征。词汇用一个特定的基准,将事物、动作、事情等划为固定的范畴。这意味着,语言用统一的准则,将丰富多彩的世界进行提炼、总结、象征化,并且把每一个象征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舍弃海量信息中不重要的内容,通过象征化,可以将一个象征与其他象征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象征,即新的知识。而互动游戏与语言学习是关联的。

如何通过互动游戏提高小孩这种将事物象征化的能力?书中有一些值得推荐的做法:

首先是关于游戏的五项原则: 游戏必须是快乐的。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而非其他(例如,读书、练习说英语)。 游戏必须是参与者自发的选择。游戏必须是参与者的能动行为,而非被要求的结果。游戏是脱离现实的、演技一般的活动。小孩在游戏中假扮做某事。大人应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常见的那种“用玩游戏的感觉来学习”,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游戏?上述五项原则满足的是小孩的需求,因此可以称为游戏。

其次,如何聪明的选择玩具?“不要把小孩看到的一瞬间立刻飞奔过去的玩具作为判断的标准,而是应该考虑:小孩在玩这个玩具的过程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并将其象征化,展开创造的翅膀。那些能让小孩立刻沉迷其中又很快厌烦的玩具,和完成方式单一,或没有必要用其他的方式再玩一次的玩具,还有那些反复用声音和动作刺激小孩,让他们没有思考余地的玩具,都无法锻炼和培养小孩的想象力、创造性。”

最后,儿童绘本的流行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选择绘本?作者建议说“比起每天阅读不同的绘本,小孩更喜欢反复阅读同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反复听同样的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听到同样的话,心情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有一些略微不同的发现。超一流的达人就是那些每天带着新的观点、付诸新的努力,坚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如何进行学习激励引导?

如何激励和引导小孩子学习也是一个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本书能收获的其实是:

第一,针对态度和观念进行激励和引导,而不是对结果进行激励(比如考试成绩)。对此,作者举例两个实证案例。

第一个例子:“曾有一项针对采用何种表扬方式能提高小孩的数学解题能力的研究:让小孩通过电脑游戏的形式来解答数学问题。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对于其中一组,如果求出正解就对其提出表扬;对于另一组,则对其学习态度进行表扬。 结果表明,与求出正解就进行表扬的那组小孩相比,表扬学习态度的小孩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有更为明显提升。而最重要的是对数学的态度的改变。”

第二个例子:“某追踪结果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对于求出正解的小孩持续给予金钱或物质奖励,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这项研究中,让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在参加了游戏的小孩当中,只给其中一半小孩报酬,另一半则没有报酬。那么此时,究竟哪一半的小孩会更愉快地完成游戏呢? 起初获得报酬的小孩兴高采烈地努力进行游戏,而一旦不再给报酬的话,对于游戏的兴趣则越来越低,比起原本就没有得到报酬的小孩,更不愿意将游戏继续进行下去。”

第二,走出游戏就是自由放任的误区。作者指出人们容易产生这样的一种误解:“既然在玩耍和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当中,由小孩自己进行发现尤为重要,那么,完全放任小孩是最好的。然而,这种思路是错误的。例如,如果直接把积木和沙土这些没有特定功能和目的的玩具交给幼儿,他们可能会因为不知如何是好而无法产生兴趣。请抛开这种想法吧。 其实,小孩能够通过玩耍学习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培养小孩的象征能力原本就是与他人相关的,即能通过交流的方法来学习的。但是,小孩并非从一开始就能和其他小孩一起友好地玩耍。他们最初开始学习与他人相处是从亲子游戏开始的。“

总之,作者始终强调知识一直发生着变化,像生物体一样成长。而在“知识无用论”的语境中,“知识”被作为需要记忆的事实片段而被使用。即使有观点认为主动学习很重要,但也并未脱离“知识=事实的片段”的老旧知识观。

因此,小孩能从玩耍中学习到什么,取决于父母的意识。尤其重要的是,不要过于注重细节,而是要在放任小孩的同时,由父母来决定重要的框架。因此,希望父母能够成为懂得小孩的理解方式和快乐的方式,并与小孩的个性和各个成长阶段相适应的、有着能够和小孩一起玩耍想法的探究者。

作者直言:“只有自己成为探究者,才能培养出探究者。这句话无论对于家长还是老师,乃至与小孩相关的所有人——一切在人类社会生存的人,都是成立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