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摆脱不开”是人生悲剧的起源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807人  无色生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我们是否有舍一取一的果决?朱光潜先生早在90年前就告诫我们:

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

朱先生用了学业、爱情、事业三个反面的实例来说明“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给人生造成的苦闷:

爱好文学的大学生禾,偏偏不能单纯地学文学,还要学他厌恶的簿记、法律。天天嫌恶考试,天天又在那儿预备考试。

幼时的同学爱上一个女子,他的家庭极力阻止他,自己不能毅然不顾一切去爱她,又不能趁早疏绝女子,一直犹豫不知所可,照旧叫苦。

在衙门当小差的旧相识禹,很能做文章,衙门小差收入不多,总还有饭吃。可衙门里案犊不合他的脾胃,更妨碍他著述。时常向朱先生抱怨,“如果不是衙门的事,这本稿子早写完了。”“这事简直不是人干的。”可还是依旧风雨无阻地去应卯。

我们身边,或者就是你,我,是不是也是这样呢?面对两难的境遇,即拿不起,又放不下,纠结,苦闷,发牢骚?如朱先生所言:“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我们的生命,模模糊糊过去了多少了?

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接着,朱先生又举了几个正向的实例,说明“摆脱得开”成就了人生的辉煌与坦然。

为信仰,佛主释迦牟尼把慈父娇妻爱子和王位一齐抛开。

为人格,苏格拉底,耶稣,屈原,文天祥,从容就死。

为克欲,希腊第欧根尼,只有一个饮水的杯子和一个盘坐的桶子,一日见童子用手捧水喝,索性把饮水的杯子也掷碎。

为真理为学问,欧洲第一个大哲学家斯宾诺莎,其主张与犹太教义不合,被驱逐出籍,靠磨镜过活。

为心安,陶渊明:“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解绶辞官。
……

朱先生幼时,有一位他最敬爱的国文教师看出他不知摆脱的毛病,在他的课卷后批语:“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胜,汝才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博鹜也。

先生写到这儿,感慨自身:

十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看了许多废书,做了许多不中用的事,走了许多没有目标的路,多尝试,少成功,回忆师训,殊觉赧然,冷眼观察,世间像我这样暗中摸索的人正亦不少。

大节固不用说,请问街头那纷纷群众忙的为什么?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其无聊的话,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周旋?

人生苦短,而欲望又何其多!反观自身,每天行色匆匆,仍手忙脚乱,内心焦虑。虽说已经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读书,码字,摄影,还有写字,做手工……投入进去才发现,每一样又都博大精深,读书读哪方面的书?古诗词还是小说,散文,心理读物还是哲学读物?码字,方向?自媒体?纯文学小说、散文?

资质平庸的我,时间、精力、智力远不足以“广心博鹜”,精其一也未必致胜,更何况广种,落个薄收自是必然。

或许应该给自己诸多的爱好排个优先级,尽自己的能力先“精”最优先的,战略性放弃其它,待达到自己满意的高度后,再摘次优先的,逐个“精通”——至少从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