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老街

2023-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水绘江南

“周铁老街(古镇)”,名副其实的老街。2700年前的周朝,因朝廷在这里设立“铁官”,于是古镇取名为“周铁“。周铁并没有铁矿,但古镇上的一条老街,却依旧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人追思历史,寻觅江南古迹的场所。

从同事、抖音和头条等多条渠道早已得知周铁大名,一直念兹在兹,无奈虽然同在一个地级市治下(无锡下属县级市宜兴市),但是距离毕竟有些遥远(50多公里)。今天(2023年5月13日)周六,天气晴好,带了妻子一道前往。

说到周铁老街,不得不说它的另一个名称“竺西”,也称“竹西”。这是一个很雅的地名,起因是从前周铁临太湖处,有一座突入湖水中的小山,名叫“竺山”,因为周铁镇的民居,大多居住在竺山的西面,所以就有了“竺西”的雅号。非常可惜,因采挖石料,人们硬生生把这座竺山给挖平了,所以现今的周铁,就成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来到周铁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棵古银杏,今年树龄在1827岁,传说为三国时期孙权母亲亲手植下的银杏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比之我的故乡如皋赵园村的那棵1324年的古银杏树高大了很多,可能因为年长的缘故吧。有人总结出了 “竺西十二景”,且每一个景的名称取得极富诗意,像城隍秋韵、竺西书院、万园钟声、福善帆影等。有些景,因时代变迁,已再也见不到了,而有些景,却被赋予更有生机的内容,不变的就只有那条麻石板加青砖混铺而设的老街小巷。

古银杏北侧就是城隍庙了,该城隍是朱元璋手下大将杨国兴,他在与张士诚的部队战斗中牺牲,后来被封为宜兴城隍,庙内有清代重修碑两块,但是嵌入在两侧墙壁之中,且为工作人员挡住,难以发现。庙内有介绍中国道教的书籍可以无偿拿取。城隍庙的后面有杨氏节孝牌坊,属于宜兴市文物控制单位。

周铁老街,严格意义讲为四条街,分别用东南西北来称呼它。老街呈十字形布局,虽然这在江南地区很常见,但是水绘江南所见的水乡老街多为枕河而建的两条平行街道,纵向深入无数的幽深小巷,这样的十字型很少遇见。站在周铁老街十字街口的中心位置,基本上可以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只是这四条街并非一样长短,南街、西街稍微短一截,约170米长;而东街、北街稍微长一点,约有200米的进深。

周铁老街上的建筑,几乎一个模样,沿街一式二层小楼,一楼为店面,二楼为住家。大多数小楼还是从前的木结构建筑,其中还有清朝、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当然有条件的人家也会把原先木结构翻新为水泥砖块建筑,看到有个女孩电动车径直驶入客厅,可以看到很多人家的院子很深很深。不过也有几座破败不堪,标注为危房提醒人们不要靠近的。

四条总长度不超过一公里的周铁老街,叙写过周铁古镇辉煌的历史,出过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经济富裕的水乡,崇尚耕读,人杰地灵。“竺西十二景”中的竺山书院,便是由南宋时期的宜兴人,外号“竹山先生”的蒋捷一手创办。蒋捷,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进士,著名词人,被称之为“宋末四大家”之一,蒋捷一生作词无数,但最出名的,要数《舟过吴江》中的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倍受后人崇拜,故此蒋捷还有个外号叫“樱桃进士。

周铁老街镇北河边,有重新修缮过的“竺山书院”,里面介绍了很多从古至今的周铁名人,其中前进东院子陈列的都是教育家人士。宜兴一个小小的古镇,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杰出人物,水绘江南供职的单位最高层领导据云同样自周铁。其他诸如礼社古村走出了中国四大经济学家中的两位孙冶方和薛暮桥,成为一时美谈,鸿声七房桥更有国学大师钱穆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等,所有这些莫不令我无限佩服。

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义工导游非常热情地主动跟着我们,介绍了书院的详细信息,并且又带着我们前往太湖风筝博物馆。

周铁风筝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物馆一楼为各地赠送的风筝,小伙子热心介绍了很多,他告诉我们其中一个风筝放飞起来有铃铛的响声,靠近一看风筝上果然有很多排列整齐的小铃铛,妻告诉我这个风筝来自我的家乡如皋。二楼为周铁当地名家制作的各色风筝,博物馆二楼两侧分别挂了龙头风筝,空间受限,没有完全展开,如果放飞,定然“天高任龙腾”气势非凡。最具特色的要数周铁鹞笛和鹞灯风筝了,放飞起来声响和光亮效果非同凡响,乃当地一绝。离开的时候看到电视屏幕里当地风筝协会秘书长岳仲荣(岳飞后代)正在介绍说可以免费教学。

此外还有竺西医院,红色文化纪念馆,当年楼上是地下交通站,楼下是医院。也有程天民院士旧居,记得是民国时期建筑,两层两进吧。感兴趣的朋友,值得一看。

2023-5-13

关联文章《如皋赵园村古银杏》《独行礼社

小贴士:游览免费,停车免费(老街东侧200米学前路两侧),推荐游览时长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解放南路处,附近有很多饮食店。另:新近旅游景点大有秋,距离老街五公里。

关联文章《如皋赵园村古银杏》《独行礼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