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糖:改变一生的科学饮食法》--戒糖需要的一些观念和心态

2024-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熊猫学猿

1.正确的饮食观:明白吃下的每口食物都算数并做到知行合一

第一点,我们应该具备正确的饮食观。很多人戒糖的目的都是为了体重,而一个正确的饮食观是,我们不要过度地关心体重,而是应该关心营养成分。要知道,我们吃进嘴里的每一口食物都会转化成身体的一部分。当我们有这个认知时,就会更加注意食材的选择,而不是过度地计算卡路里。

一个有正确饮食观的人,在吃水果时,知道搭配一些坚果,这样能更好地稳定血糖水平;在吃泡面时,也会加个番茄或者足量的其他蔬菜,他知道营养要均衡。分享正确的饮食观也是我讲这本书的初衷,希望大家能知行合一。

2.遵循生物节律: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第二点,我们要遵循节律吃。有的人喜欢早起,有的人喜欢晚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有自己的生命节律。但是,有个原则不变:起床后的第一餐营养应该更加丰富。它会影响我们一整天的精力。而睡觉前的一餐饭尽量要吃得少一些。餐后4个小时都叫作餐后状态,虽然我们的进食行为停止了,但食物还在消化,糖还在不停地释放。这个时候,如果坐着不动,或者很快就去睡觉,这些过高的糖分,就会变成脂肪囤积在身体里。

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我们应该遵循一个健康的规律:早餐吃得丰富一些,晚餐吃得健康和少一些,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身体。这也是顺应节律吃。

3.正念饮食:聚焦当下、中立地觉察

什么叫正念?我们先看“念”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就是把心放在今天,也就是把心放在当下。所以,正念饮食是我们对当下饮食的一种察觉。

有一位非常智慧的长者,他是中国台湾的金惟纯先生。有一次,他提及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吃饭的开悟状态。那时,他下班回家,他的太太给他做了一份非常普通的面条。当他怀着品味当下的心吃面条时,他说,一口下去,感觉自己的整个味蕾都打开了。他好像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甚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正念饮食带来的一种开悟状态。

虽然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但是,当我们怀着一颗感知当下的心品味每一口食物时,便更能做到细嚼慢咽,更能感受到身体和食物刚刚好的感觉。这就是正念饮食。

戒糖不是不吃糖,也不是与食物抗争,而是回归一种更自然、更正确的饮食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