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交流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2016小鱼的梦

——工作站小伙伴的乐阳小学之行

        5.10 ,按计划应该是去菊的学校——乐至县乐阳小学。

        早上,五点五十我起床,出门6:10,到了集合地点武侯教科院后发现我和刚下车的李星星是第一批人,时间6:25。没有吃早餐的我准备去买点什么垫垫肚子,可结果呢,左边一条街,我走过十几家店铺,仅有一家刚开门,我一问才知道,人家还在和面,这么早不卖早餐。往街对面一看,一排都是黑灯瞎火的,绝望的我又回到教科院。上了趟厕所之后,出来一看,班长她们几个来了,一问,她们也没有吃早饭,正准备出去觅食,于是我们就搭伴出发了。还是那条街,我告诉他们,没有早餐,因为自己刚才就走过了,同行的另一个老师说,好像有的,她们就在那边吃过。于是继续往街对面靠前走,结果,刚走出不到二百米,果然有一家酸辣粉店,已经有顾客在吃粉了。在往前都十来米,马上就看到一家包子铺!(此刻,我的心啊!刚才为什么我就不能多走那么一点点呢?因为我最初走的那边,刚好正在打围施工,而我第一次就走到打围处就原路折返了。第二次,在同伴的“坚信”下,我们过街,往前果然走那么一点点就“柳暗花明”了。同样一条路,同样一件事,为何会这样呢?我后来自己想了一下:我之所以觉得再往前依然没戏,是凭借之前的经验,上一次吃东西时把两边都走了,脑子里的印象是那边再往前就是一些杂货铺。而那位老师依然凭借的是自己的经验,因为她之前在那边买过早餐。同样的路,同样的一件事,然而我们却因为各自“经验”的不一样,导致我们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完全不同。我想,这或许就能解释,同样是看一本书,因为大家“经验”的不同,所以导致每个人的收获都不一样。同样,也可以用来说明我的工作:教育!同样教书,同样地培训,但是有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就像第一次时买早餐的自己一样,在离目标还差一点点的时候放弃。而往往只有自己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抛弃旧有的“偏见、经验”再往前走一点,也许就能“别有洞天”。)

      同样,今天小伙伴们的分享也一样。我在边听的时候边记下了他们每个人的特点,但是,这个究竟又有多少可信度呢?经过这次的“早餐事件”,我想我需要打个问号。但是,她们身上的闪光点,那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比如:菊说她从4.11开始真正践行新教育,到今天还不到一个月。而促使她真正去做的,就是那一句“有梦想就要去实践”。她介绍了一些她的做法,比如在网上买电子版绘本、写自己的班级叙事、自己还另外写日记、同时不断阅读。这期间也有一些孩子们的变化,比如在写绘本上,学生能根据自己印象深的绘本画出一两页,而陈老师则问他们,画的是什么?并把学生的回答写到写绘本上。(这里,其实她做了家长应该做的事,虽然在我看来,这个还算不上真正的写绘,但是,恰恰是别小看这一个个稚嫩的雏形,因为每一个课程的起点其实都是从不完美开始的。菊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就是她的勤奋,在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被天天向上请去录节目,包括成为李老师的明星学生,被到处宣传之后,她依然能让自己沉下来,去好好地思考教室里,学生的成长,老师自身的成长。我觉得她这点真的很了不起。记得去年九月份,我第一次听完她的故事时,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英雄的旅程之后归来的英雄如何还能坚持“我就是我”的一如既往?时隔半年多,事实证明,她还是在继续沉浸,大胆实践教室里的那些事儿。所以,这个社会中,最可怕的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比我们有颜值、又有能力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所以,每当自己想偷懒时,想想她吧!想想她的谦虚,想想她的勤奋,再想想她在那样的环境里的坚持。)她站在孩子角度的换位思考,她对教学的积极反思,这都是我最缺乏的。所以,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从川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机械的忙碌容易让人迷失。再忙都必须让自己有时间能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内心。同时,川还说到一个:与孩子玩在一起,才会真正了解他们。(在这两点上,我觉得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以前在托管上班,在建小代课,这都让我觉得无暇他顾,当然,这也造成了我的孤陋寡闻。所以再兜兜转转一圈以后,才发现原来可以有这么近的距离接近新教育网师的核心老师。所以,现在我对自己说,再忙都必须要记日记,坚持写,通过这种方式来与自己对话,并不断叩问自己的内心;坚持阅读,往外看,向前看,以便清楚自己的方向;与孩子玩在一起,意味着不是以爱的名义去控制,更不是让孩子变成成人想要的样子,而是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让孩子成为她自己。这点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就像魏老师说过的,最难的,就是去信任孩子。成人总是习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而往往,这样的“经验”里面带着不少偏见,这种偏见,很多其实都是基于自身的缺点,是潜意识的,因此也很难改变。所以,这也再次让自己告自己:经验往往只能成为其中一项参考,而绝对不可以成为自己判定事物的准则。)

        英的描述,有一点我特别赞同,就是团队学习的力量!很羡慕她在美好的年龄遇到了引路人,这个引路人将她带向另一个平台:阅读沙龙小组。这样在固定的时间,这种相对有针对性的“组员上课——研讨课例——分享读书心得”的模式,对每一个参加的组员都会有特别大的帮助。不得不说,这样的一个领路人,是一个有想法的长者,而这位长者也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成为以英为代表的沙龙小组的“重要她人”。这种感觉是幸福的,就像李老师说的: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想,这也会成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虽然我现在还能力不及,但我依然会继续努力的。同样在网师团队,我还是遇到这样一群人,大家互相督促,携手同行。这种感觉,是幸福的。

      岑,一个被物理耽误的段子手。这是我开玩笑和她说的话,但是,当听完她的讲述,我的直观感觉是自己好想回到初中,去她的班上去重新学物理。(尽管在以前的时候,我的物理就从未及过格,是一个典型的物理学渣。)她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和物理结合起来,作为物理老师,她带着学生读水浒,还通过:百家讲坛:故事接龙、电影促读、排演话剧、最后表演:卖票四种模式去给初三的学生带去一片绿洲。她周末带着学生出游,想各种办法帮助一些物理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找到自信(其中包括对潜能生的A4纸考试作弊纸条:让学生提前把你认为会考到的内容自己写道A4纸上,然后允许他们带入考场;对待优秀学生的独孤求败:学生自己出题向全年级宣战;还有包括对待中等生的考倒题库:把题库里面的各种题型熟悉,帮助学生拿高分......)不得不说,岑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段子手,也是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别以为她仅仅只有这些风风火火的活动,更可贵的是,她带着学生在初三的时候依然沉下来写班级反思,和学生一起共筑班级史册。

      晓燕,一名资深的新教育伙伴,她的很多做法都值得学习。比如她会结合成都本地的特色,带学生开展菊竹梅课程,除了课内课程的学习外,还让学生去人民公园观菊、去望江公园品竹,去幸福梅林赏梅,去电子科大看银杏;同时她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热情,她根据他们的阅读量和写作量发毛虫币......还有她提到的图像诗(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下来我要马上查一下)。

      华:她也是一位执着的新教育工作者,有着比较成熟的活动课程体系,包括班级文化的由来,同学互相推荐书目,生日诗课程,竹文化课程等。最羡慕她的家庭书香飘逸,这一点上,我的家庭需要向她看齐,比如她们的书架上,不仅仅只有自己的专业书籍,更有医学、科学等多种书籍,这样会大大开阔孩子的视野。而我们家的书架上,却往往只有我们自己的专业书籍,这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将来孩子再大一点,当她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的时候,这样的“过滤型”书架会大大限制她。所以,这也会是我们接下来在下个书架上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鲁老师,一个有童心、又有想法的幼儿园工作者,最喜欢她谈到的她最喜欢的书是《小王子》。她和别的幼儿园老师不一样的地方是:她会写每个孩子的故事,我当时听到这,就在想,这样的幼儿园老师,真是太少了。喜欢她。

    曈:一位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她认为教育和养花一样,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尊重每一个孩子内心的同时就是在尊重他们不同的“花期”。(这也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相信孩子》里面提到的:其实教育和管理一块农田是一样的:把一个孩子比作农田,我们并不是要去除掉那块田地里的每一棵杂草:也就是孩子的缺点毛病,而是要想办法呵护里面的小嫩苗:也就是孩子的优点,让这些带着优点的小嫩苗茁壮成长,直到长成茂密的大树,那么自然地,杂草就会无处容身。教育,除了要学会等待,还要学会呵护孩子的小嫩苗,更要懂得辨认哪些是杂草,哪些是嫩苗,而这,也恰恰是教育者最需要摒弃的偏见:对类似杂草的嫩苗的偏见。)

    星星:一位与新教育恋爱的可人儿。她重点谈到她自己班级开发的一个爱的课程。我觉得这个课程特别有意思,因为爱是我们与一切相处的源泉。我佩服她自己开发课程的勇气,更欣赏她不断反思前行的毅力。还有她每当要发火时,就对自己说的——研究对象。在她的身上,我看到自己身上最缺乏的一块:着手课程的开发。我总是觉得,所谓课程,是不是要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是不是要有这个能力去创新?在一连串的怀疑中,也逐渐消磨掉了自己的激情。其实,现在想想,所谓的课程究竟是什么?就像今天胡艳老师说的那样:你就是课程。包括远在外省的李秀云老师也说过,其实老师自己,就是课程。起步时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同样是汽车,有些拿来载人、有些拿来运货,还有些拿来做其他的,看起来大家都做梅花,可是虞老师的梅花和马老师、李老师、张老师的梅花就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哪怕这种不一样仅仅只是汽车用途的不一样。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更是不一样的,所处的环境更是千差万别。与其在课程的源头想创新,还不如绞尽脑汁想想怎样才是最适合自己和班上的孩子。所以,不要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因为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大师,都是一步步摸索、反思、成长起来的。这里,真的要感谢星星,感谢她和几位已经在做新教育的伙伴的分享,是她们让我终于揭开困惑。

    班长:谦虚的班长,虽然她一再强调说自己当初就是抱着“打酱油”的想法来的,但是从她的分享中,依然能感受到,她的睿智,思虑周全。成熟而又热爱思考的老师是不一样。同时,我也要像她说的那样:将阅读和反思进行到底。

      略:我非常欣赏的一个老师,他今天的话,非常触动我。他说:作为一个老师,那么一个教师的成长究竟要的是什么?如果一个人不能教育自己,那么他也不能教育孩子。(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虽然也走了很多弯路,不过庆幸的是我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我开始知道自己是谁,我要的是什么了。在网师里面浸泡,在工作站的打磨,与这些书本的作者交流,我越来越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而不再是一只无头苍蝇。)我欣赏他深刻的反思,更看到他在很多个日日夜夜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更敬佩他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疼痛。作为一个教育者,自己的修行,永远在路上。向他致敬!

      艳:在我看来,她简直是一个浑身上下都发着光的人,她是一颗璀璨的宝石,绚丽夺目。可是,我想我不应该仅仅只是去羡慕她的亮闪,更应该看到她在那之前的每一次痛彻心扉的打磨。正如钻进蚌壳的那一颗小小的沙粒一般,她承受了多少个孤单的日夜,经历了多少同伴的嘲笑和不理解,经受了多少次自我的抗争,才终于拥有今天的闪闪发亮。也许,我和她一样,或者我正在经历她曾经经历过的,所以,相信自己的努力,也相信时间的力量。

      刚:一位高大上的哲学老师。说实话,他分享的其实我没有太听懂。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我和他的段位差得太远,我也告诉自己不断修炼,希望将来能和他一起“聊几句”。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有五位老师没有分享到,有点小遗憾。不过李老师说下次还有机会,这也让我对下次的分享颇有期待。在李老师的简单总结后就是乐阳小学的三位老师的交流,其中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师说道关于孩子长期不写作业的问题。其中一个老师的回答是,她用了她自己对班上凉山州转来的一个孩子的办法,每天给那个孩子一个鸡蛋,而且问全班,这是什么?孩子们回答是老师的爱。对啊,老师的爱要奖励给最乖的小朋友。然后顺手递给那个转学的孩子。还有给他单独辅导等(我理解的她的意思应该是:先走进孩子,和他成为朋友,了解清楚他的需求,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再不断给予鼓励,孩子自然慢慢改变。这不也正是在区分孩子身上幼苗和杂草的过程吗?如果老师机械地去盯着孩子不写作业这件事,认为这是一棵杂草,并欲除之而后快,那么注定会是“竹篮打水”。)第二位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她在听完大家的讲述后,也想自己做新教育,但是不知道途径和方法。这个问题,我向他推荐了教育在线论坛,还有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然后鼓励她去做,不用顾忌那么多,想那么周全。(其实现在回来想,我在鼓励别人的时候都是放手去做,可是一到自己这儿,却迟迟迈不开腿。真是汗颜!)第三位老师主要谈到喜欢哲学老师刚和川,希望向川了解她的教学模式。

      下午回来的车上,李老师专门提到我,并开玩笑似的说把我推荐到武侯区。

        其实,就像李老师书里说的那样,任何的名师,其实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而自己培养自己的最佳途径就是四条:不停实践、不停思考、不停阅读、不停写作。 

          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