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乡韵》下册 初步书稿那些闪光的文字芳草集

青团的味道

2021-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书叉脸困觉猪2

文/ 陈红华

三四月份的江南,山野阡陌,逢春而绿。果蔬泛新,草木有心。人间美味,渐次逗引。

艾蒿,即艾草,葳蕤在四野之上。山间田垄,溪边坡地,操场花坛,随处安生。“剪青”,就是割艾草。将艾草捣碎,挤压出绿汁,跟糯米粉混合揉面,包上馅料,红枣、豆沙,或是肉馅、菜馅,做好团胚,放入蒸屉,蒸熟即可。

烟雨江南,清明时节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寓意纪念先人、团圆。青团,俗称“清明馃”,是节气食物。上海、宁波叫青团,杭州、苏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称春团,温州叫清明饼儿,金华叫清明果儿。

据《琐碎录》记载:蜀人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明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祖之品,皆可冷食。

剪艾蒿,于山野田垄间呼吸自然气息;包青团,在随到围坐中感受泥土般质朴乡情。“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我久远的记忆中,青团里揉捏的,是满满的人情味。

本地习俗,清明时分,家家都做“清明馃”,而且,谁家做,都排着日子。隔壁邻居,村里村外,亲戚朋友,招呼着就来帮忙。一家人顾自己做了吃,在我们这里,是不多见的。

几个面盆里,盛着新鲜肉、腌肉、毛笋、腌菜、豆腐干、大蒜等多重馅料,艾青刚揉进面团,母亲就叫我去喊人了。

我那时还没灶头那般高,在一旁揉一小团面玩,一听母亲号令,拍拍手,就屁颠屁颠地跑出去。

“阿姨,包清明馃了,我妈叫你。”我张大嗓门,朝邻居家喊。

“哦,来啦,来啦。”从里屋跑出个女人,系着围腰布,一副随叫随到的样子,“去叫,去叫。”她朝我摆着手。

转过“狗槽湾”山坳,那排竹篱笆墙边上,二层楼的砖瓦房,就是母亲的闺蜜家。

“我们家包清明馃了。”我怯生生地说。

“这么快,我就来。”话音未落,人已出了门,身后是她女儿小芳。小芳是我小学同学,长得清秀好看,她来,我自然乐意。想着一起吃清明馃,刚出锅的,热气腾腾,香喷喷,我都懒得去叫别人了。

等我们到家,已有七八个大人,围着团编,开始包清明馃了。我当然不能闲着,赶紧帮爸爸弄皮子,一会儿又跑去灶台后烧柴火。

“噶多人。”大伯和大妈,表哥和表嫂也一起来了。搬个板凳,捋起衣袖,就加入了队伍。大家围着,坐着,说笑着,屋子里一下热闹了起来。

“小鬼欢喜吃甜的,多包几个豆沙馃,小芳也欢喜吃甜的吧,等下多拿几个去。”母亲说着话,手里的活儿可没停。捏皮,放料,掐边,一气呵成。

包甜味的清明馃,大多用圆形印版,上面刻着“恭喜发财”字样。包好往上面一按,花样就出来了。菜馅肉馅的,纯手工掐花样,就看人手艺了。

“老头子欢喜蒸蒸吃,我欢喜吃煎煎的,还是随他点好了。”大妈说着,朝大伯笑。

“牙口好,煎煎的味道,松脆一点。哪像你老头,欢喜吃软的。”有人打趣道。

有了这么多人,干起活来轻松不少。大家说说笑笑,温情的话语不断从屋里传出。青团出锅了,热气扑面,夹杂着清香。夹一盘,几个人围着吃,边吃边聊,聊包的样式,聊菜的搭配,聊香辣味道,其乐融融。

就在这时,村脚阿婆插话说,“去把弹棉花的一家人也叫来吧,热闹!”

“是啊,是啊,怎么忘了呢?”母亲连声应道,随手指向我,“去叫啊。”看来,小孩子,就是跑跑腿的。

我和小芳(好像是拉着她的手的吧)一起跑了出去。

一路上,我想起母亲告诉我的一些事来。

不知道哪一年,从江西来的胡姓老表,在村口租了一间民房,在这里“安营扎寨”。人生地不熟,生意要靠自己揽,出来打拼不容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似一首刚劲又缠绵的乐章,此起彼伏,隐隐约约,回荡在村庄深处。

村脚阿婆是个热心老太,经常送些青菜、土豆、冬瓜之类菜蔬过去,“自家地里种的,多了也吃不了。”阿婆又挑了些孙儿的旧衣服,给那家孩子穿。老表也走街串巷,串门熟络,一来二去的,乡邻乡亲的,大家也不生分了。

有那么几回,我们几个小孩,专门跑去看弹棉花,手里不断比划着弹琴的样子。“远一点,这里灰尘多,脏的。”老表一边弹着他的“琴”,一边喊我们。

还在想着,就见弹棉花的两夫妻,往这边走来,手上提着我篾匠父亲给他们做的篮子。

“会不会他们也会包清明馃了?”我和小芳都闪过这个念头。

果然。他们是来给村里人家送清明馃的。“今年做了六十多斤,大家分着吃,就是不晓得好不好吃。我们也做了点辣的,甜的。”

“大家都在等你们,”我调皮地去掀篮子,“呵呵,包得很好看。”

“都是大姐大婶们教的,还行吧。来,刚出锅的,吃一个。”夫妻俩热情地接过话茬,顺手递过清明馃。

我和小芳一边吃着,一边小跑着嬉戏。山野村道上,微风拂面,春意盎然。

而飘香的青团里,揉捏的,分明是美丽乡村暖暖的人情味。

【作者简介】

陈红华,70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杭州市作协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时光短笺》,桐庐县首届民间美食达人,现供职于浙江省桐庐县毕浦中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