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农民养土鸡,许多城里人开车下乡购买,现在为啥不愿意来了?
以往的农村,许多农民喜欢养几只土鸡,赚点零花钱。许多城里人为了吃到土鸡,开车下乡找农民购买。现在城里人为啥不愿意来了,不喜欢吃土鸡了吗?
城市人大都来自五湖四海或者以往也是农民,对土鸡的印象大都是过去的回忆。但中国土鸡品种有100多种,有个品种鸡只能长到3斤左右,有的品种体型大点体重5.6斤也是有的,公鸡就更重了。这也是有人认为超过3斤的土鸡都是假的,有些人却对此观点嗤之以鼻。
谁也说服不了谁,土鸡市场混乱不可避免,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这个争议只会一直存在。
再加上有些农民和商人为谋取利益给鸡喂饲料,圈养速生土鸡。不仅破坏了土鸡的口碑,其实也打击了真正土鸡养殖户的积极性。
劣币驱除良币是很正常的市场法则。城市人用土鸡的钱,吃着饲料鸡的口感,自然不愿意再上当。
但要是说速生土鸡卖不动,就有点偏颇。
饲料土鸡的口感比笼养鸡强上不少,价格也不太贵,销量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大小城市的农贸市场销量不俗,毕竟价格便宜是很大的优势。
另外饲料土鸡在网上销量也不错,卖“土鸡”的店铺也是多如牛毛。有的商家靠低价走量,有的商家靠包装,宣传,粉丝等等营销手段,有点店铺月销上万!这要多大的“土鸡”养殖规模?
从电商的销量看“土鸡”卖的挺火爆。
其实真正卖不动的是不喂饲料的农家散养土鸡。
散养吃粮食长大的土鸡养殖周期长,一般最少也需要半年以上,养殖成本高。而且对场地要求高,必须满足散养的要求。
城市附近有市场需求,但没有合适的散养场地。农村有合适的场地,但没有市场需求有限。养殖规模小就没办法像大棚养鸡那样走量,也没办法像饲料土鸡那样走低价。
土鸡必须卖高价才能挣钱,走精品路线就脱离了普通百姓的日常需求。毕竟1百块以上一只的土鸡,普通家庭也没办法经常”享受“。如果土鸡和饲料土鸡卖的一样便宜,会出现卖不动的现象吗?但养殖户挣不了几个钱,谁愿意做?
其实,自从引进白羽肉鸡品种之后,白羽肉鸡通过大规模养殖和较短的养殖周期,让普通百姓可以低价获得肉质蛋白,土鸡就开始脱离普通人的日常餐桌。
现在的土鸡慢慢被打上“绿色”“健康”“生态”“礼品”“滋补品”“保健品”等等标签,这些标签就注定土鸡市场的需求,只能跟着国民的收入增长而增长。
“先解决吃不到的问题,在解决吃好的问题”,是一个很朴素的真理。
这也是以前城里人愿意开车来农村买土鸡的原因,后来为什么不来了?
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上网购买。
电商们为了让消费者相信自家的鸡是真土鸡,想了许多办法:全程直播,全程监控定期发布动态等等手段,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也有人靠大V带货,全靠粉丝支持,也是很好的方法
消费者打消了疑虑自然选择方便的网购。
2.现在城市人来农村也未必能买到土鸡。
上面出售土鸡的方法显然不是普通农民能做到的,农民卖土鸡的方式很传统,一般都是卖给收购商或者去集市销售,没有包装和品牌其实挣不了几个钱。
而且养殖是有风险的,还不如在农村打打零工。不挣钱就是普通农民不养土鸡挣钱的原因,养几只大多是农民自用了,不考虑出售,城市人收不到土鸡自然不会再来。
结语:土鸡已经变成“轻奢品”价格太贵,是卖不动的主要原因。城市人不下乡购买土鸡,是有了更方便的办法。个人观点,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