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
十八世纪末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
浅谈《红楼梦》作者忆梦幻往事,
假借通灵宝石与绛珠仙草之故事。
通过“甄士隐”(真事隐去),
“贾雨村”(假语村言)。
演绎了围绕贾府庞大而复杂的人情世故,
大观园内外女子不同的举止见识,
以及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故事。
在此梦中,作者将生活现实,虚拟梦幻,
和人文杜撰的神话传说,佛道故事等
揉捏一团,全方位渗透到书中的故事世界,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让人真假难辨,虚实难分,
如入作者所创之梦境。
正如作者所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每个章回情节分明流畅,
人物描写形象入骨,
比如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王熙凤,作者形容其“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眉稍,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多才直率的晴雯,
善良软弱的迎春,
才比熙凤的探春,
外木内秀的袭人等。
作者对女主角黛玉如此刻画“斯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个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
宝玉作为男主人公,作者谓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花,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到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一时出去回来已换了冠带,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稍;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宝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对封建制度的叛逆思想极其烈,
对于仕途经济他不屑一顾,
整日沉醉于胭脂堆里,
和一群佳人吟诗作对悲春伤秋。
然而,谁的青春不曾有过叛逆,
只是叛逆的深浅不同罢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当宝玉身边的佳人一个一个离开的时候,
他的理想主义也就没有了现实的寄托。
最终他改变不了世界,
也就像惜春妙玉之类的一样逃离闹市,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雨村则称类似宝玉之人,“生于富贵之家
则为情痴情种。生于贫寒之家,则为逸士高人。”
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状。”
全书一方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枷锁,出世之意明显,悲剧色彩浓厚。
另一方面其语言经典,构思独特,故事内容深厚,文化造诣极高,令人爱不释手。
马亚锋 20190205农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