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2016-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子淇16

 我是填鸭式教育过来的,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好好看过一本课外书。但是对教科书却能如数家珍,我记得初中的历史书,那么多本,我几乎都能背下来。考试的时候,我能把书本上整段的文字写上去,让老师扣分也不是,不扣分也不是。当然也凭着良好的记忆力,我的成绩排在了班上的前列,老师心中的优等生。

可是现在谁跟我说起历史类的相关知识,我几乎什么都答不出来,更不用说能说明出一点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了。这让我学会了反思,凭着良好的记忆力,我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但同时也是思维僵化的牺牲品。

看《成为作家》那本书关于读书那个章节,“二遍阅读法”和“批判式阅读”让我对曾经的读书错误方式找到了一点解释的理论。读书时代的自己,全盘的接受书本的知识,机械的记忆和背诵,与“批判式阅读”显然是叛离的。那时候老师是要求我们全盘接受的,可作为学生的自己,却没有看到自己内心其实是非常抗拒的,那时候隐藏的想法确是“那个年代的场景和真实情境究竟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来龙去脉才有了那段历史呢?”,因为想象不出来,也因为理解不了,所以只有全盘的机械记忆。

在全盘记忆的学生时代,人的脑袋是装满了知识,但脉络却总是理不清,分不清哪是重点,那是关键。好在应试教育,考试的知识还是能应付。而书中谈到的“二遍阅读法”,确是要求我们带着分析和批判的观点读书。读了后,不仅能够把书的框架和结构理清,而且人物、情节、性格特征你都能分析说明出它的优劣出来。当第二遍读的时候,你才对作者写的最好的部分再次吸收理解。刚开始这么读肯定速度很慢,效果甚微,但在探究、必证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是流动的,无意识刚开始在干扰,但随之而来的是,它不再那么抗拒;最后,它帖服你了。

很受益,看了这一节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