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讲的不是中西方文化差异,而是祖孙间的情感

2020-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黄青海

1.

在美国《综艺》杂志举办的一项票选活动中,李安导演将自己的年度最佳电影,投给了《别告诉她》。

李安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也许是因为他在《别告诉她》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看到了自己过往作品中表达的文化差异与中国式家庭。

不少人看了《别告诉她》,会给出一个评价,说这很李安,会想起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尤其是《喜宴》。因为《别告诉她》和《喜宴》中都有一场婚礼。

《喜宴》是在1993年上映的,《别告诉她》是在其27年后的2020年上映的。阔别二十多年,李安再次看到相同主题的影片,不免心中有所感慨,也许还觉得看到了自己的传承。

当然,与李安的作品作对比,《别告诉她》逊色许多。简单举个例子,同样一场在厨房的戏。《饮食男女》中三个女儿整理吃剩的饭菜,二女儿和大女儿有点不和,由三女儿在两人间走动进行场面调度。在这场戏中,大女儿和二女儿一开始没有面对面交流,最后大女儿转身过来要跟二女儿就父亲与母亲的情感争吵,期间三女儿一直在走动,后来由她来结束对话。一场自然日常的戏既透露一些人物关系,也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

《别告诉她》中碧莉瞒着父母自己搭飞机回到中国,来到奶奶家,让家人十分惊讶。有一场戏的调度,由碧莉在三个人间走动。不同于《饮食男女》,这里的摄影机是固定机位,不跟着人物移动,碧莉先到姨奶那里说几句,再到妈妈这边说几句,然后就出去了。这里只表现了碧莉与几个人之间的关系,那几个人的关系看不出来。

二十年前,李安在讲中西方文化差异,二十年后,他继续探索着电影拍摄的技术,所要表达的主题早已发生了变化。

虽说李安喜欢《别告诉她》,依然喜欢他曾经表达的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将是最后一部试图表达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或者说再也难有表达这一主题的好电影了。

《摘金奇缘》和《别告诉她》一样,都会给人一种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而二十年前的中国与二十年后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交融,中西方文化差异也许还有,但早已没那么强烈,不足以构成一个事件的冲突。

现在要说某件事上中西方看法存在差异是有的,但要说这种差异不可调和或不可理解是没有的,而且这个看法也不再仅仅以不同区域来区分,也许西方的看法中国也有人持有。

2.

《别告诉她》故事来自于导演王子逸的亲身经历,所以她试图呈现她所感受到的中西方差异,这一点不能说人家刻板印象。

故事讲的是奶奶患了肺癌,家里人决定不告诉她,而以一场假婚礼召集家族成员回来看看她,而孙女碧莉则认为应该告诉奶奶,这是奶奶的知情权。

这里讲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就是这样,不应该告诉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因为这会吓到她,会增加她的负担,应该告诉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因为身体是个人的,她有知情权。

后来,在碧莉和长辈的讨论中,还上升到东方是集体主义,西方是个体主义这样的差异。

在这一事件上,两种文化间的对峙明显不够平衡,整部电影只有碧莉持需要告诉奶奶的观点,而她的父母、亲戚、在医院遇到的留过学的医生都是她的反对方。支持碧莉的也仅仅是一句毫无说服力的“她应该知道,她有这个权利”。

导演应为西方的生死观进行一个铺垫,例如碧莉在美国时有朋友的亲人患病了,他们是如何处理的,患者知情权的是如何保证的。

碧莉回国前,家庭聚会上父亲讲了一个笑话,似乎是从侧面反映西方人在告知生死这件事上也支持不告诉,至少是不直接告诉。

文化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没有什么的对与错之分。李安在处理这方面上,就没有表现出鲜明的立场,化解差异的是亲人间的情感。

可是,《别告诉她》从结局上来看,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我们知道了奶奶最后并没有如医生所说只剩几个月的命,她依然健康快乐地活着。碧莉的妈妈也早就说了许多癌症病人不是因为病痛而死,而是被自己吓死。

如果从对病人着想的角度来看,这告诉与不告诉又有什么好讨论的呢?这又有什么中西方文化差异呢?不告诉她比告诉她更有利于她接受治疗,明眼人都会做出选择的。

所以整个影片的冲突就成了一个伪命题了。

碧莉与其他人在观念上的冲突其实一直都是不强烈的,你也看不出碧莉很坚持自己的想法。有一场戏,海滨大爷送碧莉去宾馆,一路上他对碧莉进行思想工作,碧莉就一直回答说:“我知道。”当然,可以看成碧莉很无奈,可是这种无奈并不是抗争无果的无奈,而是一上来就无奈了。

有一个场景颇为荒诞又莫名其妙,那就是碧莉主动去拿回奶奶的体检报告,然后去重新伪造一份。碧莉和其他家人一起从打印店走出来,走在路中间,朝着观众走过来。这让人感觉碧莉融入了家族里,也不再纠结了,可是她是从哪一刻开始转变的呢?我不得而知。

如果说告诉不告诉奶奶是导演的亲身经历,那碧莉回家所看到的中国特色的情节也是吗?让我有所怀疑的原因,这些情节的选择显得猎奇了。尤其是碧莉住进宾馆的所见所闻,宾馆老板非要碧莉指出美国更好,宾馆里有东北人赤膊上身在房间里抽烟打麻将,碧莉还要站在门口凝视片刻。

3.

看完电影,我想到一句歌词,“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这个一样在亲人间的感情上,这是全世界互通的情感。

“别告诉她”,这一动作每个人都在做。

奶奶在医院体检,碧莉问她在哪里干什么,奶奶没有如实回答,隐瞒了自己身体不好的情况。

奶奶问碧莉过得怎样,碧莉说还可以,也没有如实回答,隐瞒了自己没钱交房租,没有工作的情况。

碧莉和父母之间也有隐瞒,奖学金申请不通过,没告诉父母。

这就是亲人间的谎言——我过得挺好。报喜不报忧,一方面是不想让别人担心,一方面是觉得别人也不能帮到自己,也有可能是不愿接受帮助的倔强。

碧莉小时候是在奶奶和爷爷家生活的,也不知碧莉家是因为什么才移民到美国,但从开场祖孙间的通话,可看出奶奶与碧莉一直有联系,感情一直很好。

有两场戏让我印象深刻,也是最打动人的。一场是碧莉提出想要留下来陪奶奶,妈妈反对。碧莉回忆起小时候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快乐场景,说着说着哭了起来。曾经爷爷去世,父母就因碧莉要考试而隐瞒了她,这成了她一大遗憾。所以这时她就想多陪陪奶奶。

一场是奶奶送别碧莉一家。原本是打算不让奶奶下楼,奶奶执意下来,然后与碧莉拥抱,互相安慰,最后碧莉上车了,奶奶还在后面拍拍车尾,随着车越开越远,奶奶一直站在原地目送。奶奶对碧莉的情感多么深厚感人。

亲人间的陪伴,亲人间的相送,这是最普世的情感,最普遍的情节,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经历,也能从中想起曾经的某个类似场景。这就是电影给到我们的共鸣与感动了。

也许,在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上,《别告诉她》不具说服力,也带有一定的猎奇,但在表达祖孙间的情感上,我们觉得它表现出了自然而朴实的情感。

这不是我们能认可的中国形象,但这是我们都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情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