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

【成长日记】一边准备一边开始,才是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包子的解忧屋

成长最快的方式,不是准备好了才开始,而是一边准备、一边开始。

现在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电子信息的技术突飞猛进,想要完全准备好再出发,那只会永远停留在原地。就像在高三填志愿的时候,我们瞄准了最热门的职业,但是从入学到毕业,4年之后也可能会变成难以就业的十大专业之一。

所以,时间线越长,我们就越难预估到每一步的精确路线。

当你按照想象中的路线,想要把物资准备齐全再出发,却很有可能只走出去十步,就发现原来的规划和实际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了应对实际需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换物资重新囤货,那么之前做的准备,那些还没来得及拿出手的物资,有可能就会被浪费掉,而更大的浪费,是在时间和自信心上。

一边走一边准备,这就是及时纠偏的过程。让自己的计划和行动更加动态,才会避免因为过度计划而产生的资源浪费。

能力、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消耗品,却又是我们个人最宝贵的资源。所以要合理的调配和使用它,让它们发挥最大的可能性。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期待自己“等我准备好了再……”呢?

有人说这是落入了完美主义的陷阱。

但是我觉得,在“完美主义”这个外衣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害怕失败。

人们会很渴望成功,但是一百次成功的力量抵不过一次失败的打击。

我们常常会觉得一旦事情做失败了,我们就会失去一些东西。与其要感受“失去”带来的“失重感”,那不如从来没有获得。

“你看,不是因为我没有,而是我不屑去得到。”

表面表现出的毫不在乎,深及内心可能就是因为害怕失去。

害怕失败,就会阻碍我们走向成功。

这就需要我们去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要打破一个假设:如果行动不能给我带来好结果,那这个行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将“失败”和“失去”划上等号,而是将失败看作“暂时没有成功”。

即使是失败,我们所获得的也是另一套经验,这也是一种“得到”。只要我们在不成功的经验里面吸取了教训,将它转化为正向的经验,就可以指导我们下一次的成功。

尝试着把每一次的试错当作一次探险吧!探险过程中,肯定就会发现有些路走不通,那就给自己创造了选择的可能:要么创造一条路出来,要么就绕道而行,总有一条路能过去。

从探险中获得经历,从经历中收获成长。这才是我们提升个人能力、打开格局的正确方式。


第二,缺乏检验当下能力的标尺。

最近我自己遇到了两个甲方,第一位甲方呢,是希望我能用PS和AI去帮他们制作公众号的推文长图。但是我之前都是用PPT在给社群做海报,并没有用AI或PS接单的先例。

这时候我们社群负责人对我说了一句话:没关系,你先做,如果有困难,我找人来协助你。

第二个甲方,是因为我发布插画练习作品而结识。一个月前,我开始自学板绘插画,临摹并融入自己的创意,练习作品发了朋友圈之后链接到了这位客户。她非常喜欢我的画风,希望能够跟我合作,帮他们的卡牌绘制一套插画。

因为我刚开始入门学,并没有系统学过画画技巧,更没有商业接单的经验,所以立马拒绝了她。但是这位客户说了一句话:没事,你就大胆的干!遇到困难就告诉我,我跟你一起讨论解决。

于是我接了,插画的交付也很不错。

举这两个自己的例子是想说明什么呢?

1、如果你害怕自己准备不够好,那将自己的能力拿到市场上去做衡量,寻找客户,或者让客户来找你。

在市场这个大盘子里去寻找衡量自己能力的秤,是比较高效且准确客观的一种方式。

怕自己能力不高找不到客户?

这个根本不用担心,就像HR招聘候选人来面试一样,我们不招最好的,只招最合适的。客户想要找的技术人员,不是非要技术能力特别高的,而是要找到最符合他们产品需求的。

你要相信在市场这么大的盘子里,总会有某一个客户的需求恰恰符合你当下能力的条件,你要做的,就是通过信息和互联网搜索链接到他。

2、想要降低心理承受的压力,可以为自己找到可以托底的团队或者力量。

在我还没有准备好,或者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客户要求的时候,是我的团队和客户帮我做了心理上的托底。

也就是说,如果我不能做成的话,会有一套Plan B或者有他人协助,帮我一起去完成。这样,我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减轻了很多,降低了我试错的成本,我就更容易迈出去这一步。

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但是也会遇到困境不敢往前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找到可以互相托底的同伴,依托同伴的力量为自己穿上护甲。

第三、愿景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就会外显为动力疲软。

什么是愿景呢?愿景是一个在长时间的尺度之下,自己成功时候的具体场景。

你是否想过当自己成功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期待,当想到自己成功样子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兴奋,期待,有盼头?

如果这个念力足够强,这个场景足够的清晰,它就会化为一种推力,帮助你一步一步往愿景的方向前行。

我们很容易制定一个日目标、周计划,今天要干什么?明天要干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提交什么报告?

但是很少停下来去思考未来的5年或者未来10年,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对未来比较迷茫,那当下的目标就不足以我们支撑去成长为那个更好的自己。对成长没有期待,对改变没有急迫感,也就没有想要立即行动的需求。

想要逼自己跨出舒适区,是需要我们从内在寻找动因的。从内部破壳而出的,才是生命力。

自从裸辞变成自由职业之后,我就一直在探寻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因为在职场当中修炼的图文制作技能,我在社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海报设计师。在内部开始打造出我自己的口碑影响力,然后慢慢转变成自己的变现来源。

但是,我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内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我想达成的愿景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海报设计上,不单单是做一个手艺人。我还想要更多。

就在昨天早上,我忽然想重新翻看人力资源管理的书,于是发现了埋在我书架里侧的《组织能力杨三角》。然后,我忽然脑子里过了一下电的感觉,这种感觉前所未有。

于是我跟社群负责人做了一个小时的分享,把我这种感觉告诉她。

我说,我一直在做执行,因为别人告诉了我他要做什么,然后我会努力做好。别人不说的,我不会主动去做,也不会主动表明我的想法,因为我觉得擅自做主容易出乱子,会被别人发现自己的能力弱点。

所以我选择做最方便、最快捷的海报设计工作,虽然数量多的时候也会很忙,但是我会觉得忙是被需要的表现,内心就会很快克服这种不适感。

但是我忽然觉得,我不想再被动接受别人的任务,既然我决心从企业中走出来,那说明我心里是有朦胧的期待的,只不过没被自己挖掘出来。

所以,我决定要改变一下,我要自己给自己下任务。因为我曾经是人力资源管理出身,而且我喜欢这个身份和职业。之前在企业里头,自己的时间和眼界都受限模块所限,OD和TD层面做的很表面,人力资源更深的价值,我没给自己赋能加持上。

我要自己找价值,把自己的想法、决策、行动计划讲出来。我要在我们社群团队里,找到自己的行动目标。

我想继续深耕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想把我们社群看做创业团队,这个创业组织中去学习和实践对于“人”和“组织”这一部分的作用。

如果我们做到这些,那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终要选择回归职场,我可能会继续走人力资源培训或者OD方向,但是那个时候,我会比以“自由设计师”、“自由插画师”的身份回归,更有底气和资本。

但那个时候,我肯定不会回去了~

因为我已经在这个赛道里,一边准备一边开始,一步步摸索、尝试、纠偏、成长,终有一天立足了脚跟,那时候,我肯定会跟大家一起,继续在这个赛道里玩下去!

好了,这就是我裸辞后的第三个月,想要记录和分享出来的东西。

我知道,我们真的很需要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但是改变的机会,一直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出发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