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与业务的关系
UI设计师经常会从产品经理那里得到业务需求,同时也会得到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给的原型图。打开原型图,看了看里面的线框图,感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于是,便打开了Ps或者Sketch,开始项目的视觉稿设计。
在这里,我们不禁有个疑问,你了解该项目的业务吗?很多还是较少?产品背景是什么?谁来使用该产品?他们如何使用?……那又有个问题,你真的需要了解业务吗?真的需要以上列举的信息吗?我们照着线框图画出相应的效果图不就好了吗?!设计风格统一,注意一些平台的设计规范,这些知道就够了。是吗?够吗?
1.了解业务,节约设计时间
什么?了解业务不是更花时间吗?了解业务确实会需要一点时间,但可以节约你的效果图设计时间。例如一个产品,有几十张线框图,涵盖了几个功能应用,你的目标虽然是让他们的风格达到一致,但却可能忽略了一些问题,谁用他们?大学生,我们整体风格可能偏青春活泼的感觉,色彩上更显活力一点;商务人士,我们则侧重稳重大气的风格。如果是男女老少都是用户范畴,我们则考虑中和。还有,什么时间段使用,一天大概用几次,竞品是怎样的,我们产品亮点是什么等等。
如果你提前去了解业务,并有一定的认知,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自然得到答案,后面的设计就会一步到位,少走很多弯路,而不是反复修改仅此达到一个视觉上的美而已。例如一款APP,设计稿可能多达60多页,做了大半,你突然被告知目标人群使用该产品的可能性,夜晚的高于白天的,所以要修改为夜间模式。这一切,可能产品经理太忙,没当面说,只记录在文档里而已,而你没去了解,忽略了。
2.了解业务,加强沟通和跟进项目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经常把“用户体验”挂在嘴上。一旦碰到较为麻烦的操作或者流程,我们就会自然地蹦出这个词,看似显得有理有据。是的,曾经我也是那样的,只不过做的时间长了,我才明白你若只是单一的强调用户体验,没有业务需求的支撑,一切都是无力,站不住脚的。这样多来几次,大家都觉得你这人是个偏执狂,沟通困难。
然而,你去了解业务,看了需求分析,你发现很多流程可能因为一些硬性的规定造成的,而并非使我们刻意没考虑用户体验。例如,某项功能,必须要知道用户真实姓名、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四要素,不能因为一次性输入信息过多,导致用户流失概率很大,而简化输入信息,因为这四要素是我们核对个人信息的必要因素。
在另一方面,某些流程确实会存在欠缺优化的可能,产品经理没注意到这一点,那么你可以提出一些见解或看法,让大家觉得很合理,一来产品得到优化,二来你也在团队中得到一定的表现。当然,你的建议必须是建立在业务需求达到的基础上,而不是天马行空,东一句西一句,咬死“用户体验”不放。
3.业务是求职加薪的好帮手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例如在同家公司同个项目,A与B两位设计师,A负责该项目的某个业务需求,B则参与项目的一些图片图标的制作。同样两个人的工作非常认真出色,但到了考核阶段,A一般会比B高。为何?因为A完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业务需求,而B的工作比较零散。所以,我个人建议在公司中尽量争取完整的业务需求,这样绩效相对较高,绩效在加薪升职中占了一定的比重的。
求职也是同个道理,你把累积的一些项目放在简历里,附加说明参与的具体业务。如果是上面设计师B,虽说参与了这个项目,但具体负责内容会让面试打一定的折扣。
同时我再补充一点,几年内,你可能在不同公司做担任UI设计师,但你从事同个领域,例如金融行业,那么你对活期理财、定期理财、基金基金理财,借款、还款等功能十分熟悉,这就是业务的累积,对你换工作或者升职都有很大的加成。当然,即使你的工作跨领域,只要事先了解业务,也会得心应手的。
做一名单一听产品经理操作的纯UI设计师,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都是“UI+产品”、” UI+用研”、“UI+交互”、“UI+前端”等等。为了将来的生存,现在的我们还是从了解业务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