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或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你想过有一天,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去商场购物、去景区游玩时,需要测量体温、戴着口罩并保持适当距离吗?
不管你是否认为这将影响日常生活和各种体验,赞同还是反对、抵制还是欢迎,在公共场所采取上述措施,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新冠肺炎,已经不容置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你面临的选择或许只有两个,主动改变还是被动接受?
当前对新冠肺炎的研究,全世界很多专家或者团队正在进行各种试验,发出各种声音。众说纷纭之下,让人无可适从。到底谁说的对呢?
人们渴望权威的声音来安心定神,或者,综合各家研究成果,由一个权威机构统一发声。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家是否需要制定安全出行手册,或者健康生活指南呢?
媒体对国外疫情的报道,铺天盖地是否多了些呢,哪国哪国如何如何,人间炼狱或者一地鸡毛,是想渲染国内的胜利还是增强民众自信心?引导人们如何从恐慌焦虑之后理智对待,而不是脱笼而出后直接无视。这应该是媒体的责任。
我并不认为国内的疫情,形势会有想像中的那么乐观。
声音太多。只能从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自己试着归纳了十条。
一、对病毒的认知十分有限。不认识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目前,世界各国科学界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十分有限,病毒的来龙去脉、源头宿主、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等都没有完全掌握,对病毒的探索和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具有高传染性和高病亡率。新冠肺炎极高的传染性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如果防控不力会呈几何倍数增长。对免疫力低下和患有基础疾病者,它具有极大的杀伤率。
三、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特效药。双黄连之类就不说了,瑞德西韦治疗新冠病毒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希望。美国总统特朗普重磅推荐的氯喹,已致使亚利桑那州一对夫妻一死一重症。
四、核酸检测准确率最高50%。原材料制备、生产工艺选择、研发人员能力、技术手段使用,取样过程不规范,都可能造成准确率不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指出,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
五、疫苗研发还需要时间和验证。据有关消息,灭活疫苗最快有望在4月份开始临床试验,何时能大面积进入临床应用无人知道。提醒一点,SARS结束至今,也没有看到有效的疫苗或者药物。
六、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这部分人因为无高热、咳嗽和其他不适症状或症状很轻,难以被及时发现,本身就是比较危险的隐性传播者。
七、治疗出院者存在“假阴性”。不管是患者体内病毒未全部被清除,还是核酸试剂敏感度和取样问题,或者是病毒脱落周期长等原因,出院后又复阳都可能是病毒在体内再燃、病毒载量重新增加。
八、患者极可能会存在后遗症。30岁以上的人,应该对17年前“非典”的后遗症有所了解。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王建清团队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不仅伤肺,还可能对病人的肾和睾丸造成损伤,影响男性患者生育能力。
九、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爆发。美国、意大利这些也不说了,网上天天在更新,天天在解读,看看各种新闻就知道现状。想说的是,印度、非洲和中东国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存在极大爆发隐患。
十、可能会成为长期感染的慢性病。多位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显证据支持这种猜测,但对于康复患者应加强长期监测,密切关注可能的变化。更要警惕新冠肺炎变成季节性传染病,在秋冬季再度来袭的可能。
仅供参考。覆巢之下无完卵,谁又能独善其身?未来究竟如何,看时间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