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确实如此“妙不可言”
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只有中国的文明和历史一脉相承,传递了下来,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传承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断绝。而确保了中国文明和历史一路传承下来的,汉字可谓功不可没。虽然在上个世纪初汉字曾经遭遇怀疑,甚至一度有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的提议,虽然进入电脑时代汉字输入一度被视为天大的难题,但所幸这些都只是汉字传承悠久历史长河中的少许波折。直到今天,汉字已经越来越完美地适应了知识经济、科技文明的需要,并且令更多的“歪国仁”深深着迷!难道说,汉字真的就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汉字怎么产生的?这是至今依然悬而未决的问题。民间传说中有所谓“仓颉造字”之说。《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也隐藏着一些史实在其中。在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中,仓颉肯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东汉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序》就点出了这一点:“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说文解字》对古文字构成规则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后世对《说文解字》注释最为全面的当属清代训诂大家段玉裁。但无论是许慎,还是段玉裁抑或其他的学者,囿于当时的条件,对汉字之所以成为汉字,猜测的成分还是不少的,不科学的成分也还是有的,更不用说这些个“大部头”确实也适合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所以,出于加强普及文字知识的需要,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汉字类的书籍。
由台湾师范大学博士陈嘉凌撰著、插画家李楠绘制精美插图的《超有趣的汉字故事书》,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蓝本,拣选了152个常见汉字进行“剖析”,对其形体由来、演变经过、现代用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行书,古老的汉字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使用历程,也一步步脱胎换骨、繁衍生息,直到今天依然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并且发挥出了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汉字的价值正一步步为人们发现、认识。
既然名为“超有趣”的汉字故事书,那么,“超有趣”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作者在“自序”中点出了这一点:目的是希望这本书能“老少皆宜”,使新、旧世代“沟通无碍”,因此文章内容、书写方式亦较其他书籍活泼,单元名称也较为“可爱”。但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这本书只是纯粹“超有趣”而已,它在本质上依然是一本很严肃的汉字书,非常实用,也非常适用。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评价,读者们最好还是把这本书找来看一看,就一切都明白了。总之,陈嘉凌的这本书确实做到了“深入浅出”地介绍汉字,更不用说还有“图文并茂”等加分项了,足以令人大开眼界,确实也是“妙不可言”!
此外,大概是因为作者的闽南语背景的缘故,陈嘉凌在书中也情不自禁地穿插了很多闽南语方言的知识——估计福建那边的读者看到的话,会不由地增添一份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