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心悠然1973

在您温暖的目光中成长

2002年11月,在储蓄所工作了十年的燕暖忽然被告知下岗,燕暖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听到这一消息时呆如木鸡的样子,和离开单位时的迷茫和绝望。

   那年,青春中最美好的岁月刚刚过去,和每月只赚700元钱的先生正在还每月上千元的住房贷款。家里因为交住房的首期已欠下了上万元的外债,而从出生后就体弱多病的女儿还要经常打点滴,面对这捉襟见肘日子,燕暖和先生开始天天争吵。

   燕暖每天穿行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看街边张贴的广告栏,可是竟然找不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她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废人,每天沉浸沮丧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先生也被燕暖的消极情绪感染,日日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他们的婚姻濒于崩溃的边缘。

   一天,燕暖偶然从报上看到一则招聘编辑的启事,不由得心中一动。燕暖从十三岁开始追逐文字梦,曾有豆腐块在《金融时报》上发表,如果能用心爱的笔赚钱养家,那是燕暖今生最大的愿望。于是燕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编辑部报名。

    接待燕暖的是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姓林,他戴一副老花镜,面挂慈祥的微笑,看来和蔼可亲。看过燕暖文字后他肯定地说:“你的文笔不错。”就因了他这句无形中的鼓励,在夫妻不和,生活拮据的双重压力下燕暖认真复习,准备应考。当时报考的人中不乏中文毕业的大学生,而燕暖只是高中毕业,因此即使在诊所陪伴女儿点滴时,燕暖依然手不释卷。

    一次,因为燕暖太过聚精会神地看资料,忽略了女儿的疼痛。小家伙憋着小嘴委屈地哭了起来,燕暖忙过去的哄她。隔床的阿姨让她的老伴给女儿送过一颗奶糖。令燕暖吃惊的是,他的老伴就是林老师,他已经注视了燕暖很长时间。从闲谈中了解到燕暖的一些情况后,阿姨红着眼圈说:“这姑娘不容易,你可要帮帮她。”林老师的目光透着温暖:“天道酬勤,只要你真的付出了,就会有回报。”

   2003年3月,燕暖顺利通过笔试。在面试中由于精神紧张有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林老师以他温暖的笑容缓结了燕暖紧张的情绪。于是, 2003年4月,燕暖终于坐在午后洒满阳光的编辑部里与林老师一起工作。

  进入报社后燕暖才知道,原来这里的营运状况不太好,作为编辑的燕暖每月只能拿到基本的生活费。心浮气躁中燕暖萌生了去意,自己悄悄在人才交流中心找到另一份现金员的工作。林老师听说燕暖要辞职,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根基不错,尽量不要因为一时的贫困,而荒芜了自己的追求。这样的氛围有助于你的成长,假如你还有梦想,就留下,我会尽力帮你。”

    这句话,换作任何一个人来说,燕暖都不会信他。但燕暖听林老师的话,此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林老师一周给燕暖布置一篇习作。像教小学生写作文似的,一篇篇、逐字句地帮燕暖批改。在既可以赚到生活费又能免费学习的情况下,燕暖的文笔大有提高。看着自己的一篇短小的文字在林老师的指点下变为报上的铅字,有时还能赚十块八块的小钱给女儿买好吃的,燕暖十分开心。

    然而杯水车薪,总是难以填补物质上大的困乏。那段日子,燕暖看到单位的打字员用电脑查阅资料,又将林老师的论文排好版粘到伊妹儿里发出去,不久后就有样稿刊和稿费飞来,燕暖心想用这个东西赚钱真好。

   刚好女儿被奶奶接到乡下去了,燕暖推说自己单位的钥匙丢了,把林老师的一大串钥匙要出来,偷配了一把微机室的。然后每天起早贪晚去单位练五笔打字,这样的情形过了一个多月,燕暖练到一分钟能打到七八十字了,而且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

    从此在忙完工作后,只要有空闲时光燕暖就会用那台电脑敲打些文字,一篇篇寄出去,虽然都如石沉那海,却给燕暖的今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林老师无形中授与了燕暖一根可以点石成金的手指,一次次帮助燕暖解决人生路上的难题。

   由于报社没有自己排版的设备及人才,燕暖们每周都要到印刷厂去看样稿,由于燕暖家距离林老师家不到200米,晚上回来时燕暖便常常与林老师结伴同回。后来摸清了林老师的行走路线,燕暖干脆一清早就站在林老师家门外的小路上等他,2003年冬天那些大雪纷飞的日子,在那条通往印刷场的小路上,燕暖有幸听到了林老师创新思维的观点,了解了许多高层面的知识。林老师被燕暖好学的精神打动,后来干脆每次被党校邀回去讲课时,林老师认为只要是对燕暖有益的,一定会叫上燕暖,那一段时间所学到的东西,弥补了燕暖没上大学的缺撼。

    燕暖到报社的第二年,单位濒于破产的边缘,有大半年开不出工资,家里的生活又陷入困境。女儿没人看,进托儿所还要一笔花销,先生同燕暖闹意见,要么换工作,要么回家带孩子。说要是不同意就分手,燕暖赌气说分手就分手,林老师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激动,他劝燕暖:“孩子,不要轻易说分手,首先你要想到自己是个母亲,要承担责任。”

    这时燕暖才了解到,林老师的长孙就是因为父母的离异才同他生活在一起。他的儿子长年在外地工作,把孙子交给他天天打麻将的母亲照顾,林老师不放心孩子的教育。林老师说孙子不爱吃饭,十岁了才只有七岁的孩子那么高,要不时地想着给他贴补营养;他功课不好,林老师每天要给他补课到夜半;天寒了林老师早晚要注意给他添衣。离开父母的孩子,做爷爷奶奶的不能太管也不能太宠……总之隔代的爱再无私,也无法同健全的父母之爱相比。

    为了家庭考虑,燕暖终于离开报社,他怕燕暖从此弃笔不写,始终鼓励燕暖要坚持下去。并不时地要燕暖把写好的稿子拿给他看。燕暖知道林老师比燕暖辛苦千百倍。于是不管有没有写的欲望,每天燕暖都要提笔。

    天资聪颖的作者都是靠天生的才气来写作,燕暖只能靠不懈的努力才能填补后天的空缺。功夫不负苦心人,2005年3月,燕暖的一篇6000多字的稿子终于在《人之初》杂志上发表了,拿到2000多元的稿费后,燕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林老师买了一台面条机,他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尽管燕暖很努力,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过稿的消息。燕暖以为自己不过是靠幸运才赚了那笔钱,绝望的同时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好一阵子不摸电脑。林老师温暖的目光停驻在燕暖的脸上,再次提醒燕暖:“文字这条路‘只有曲折,没有夭折’。只要你坚持住,胜利最终属于你。”

   燕暖像个女儿享受父亲的疼爱似的享受着林老师目光中的温暖,原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持续十年二十年的。

然而当年的8月林老师就开始莫名地腰疼,一日比一日严重,在巿医院和省城都查不出是怎么回事。9月份林老师不顾病痛去北京参加侄子的婚礼,回来时却是躺在车里,从此他再也没能起来。     太多的操心劳碌让才六十五岁的老人倒下了,发现时已是淋巴癌晚期。放疗后就是回家挨时间,看着林老师躺在消毒水味很浓的床上,原本丰腴慈祥的脸颊瘦了好几圈,大肚腩也没有了,燕暖忍不住泪如雨下。他却笑着说:“傻丫头,别哭。人都有生老病死的。”然后问燕暖最近可有文章发表,并极严肃地告诫:“没有我的督促,你可不许偷懒,要继续写。”说着说着他又疼痛不止,看着他的脸因疼痛而变得扭曲,燕暖泪流满面。

   林老师病危的那几天,因为不忍心看到他在痛苦中挣扎,燕暖三四天没去他家。2006年1月8日的清晨,阿姨来了电话,肝肠寸断地说林老师去了。泪语凝咽,燕暖半天说不出话来。林老师走的时候,天色灰蒙蒙的。看过阿姨后,燕暖没有去送葬,燕暖不愿看到林老师离开人世时的模样,只想他去了天上,是的,他一直在天上,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