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树(四)

2023-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乡土中原

两家为放树闹翻的消息不胫而走,路两旁的邻居们都知道了。

第四天上午,大龙家和虎子家来了不少准备打架的人,听到消息的邻居们有的在自己家大门口探头探脑,有的在楼顶上俯瞰着,好像等待看武打戏的开演,独有老穆在屋里如坐针毡,不知道事态会怎样发展,时不时的看看大门外边怎么样了。

一会儿,来了三个带着放树家具的人 。只见大龙爸爸指了指那两棵树,放树人也指了指那两棵树 ,伸出右手,划拳似的比了个“下边三”。这个动作正被从屋里出来的老穆看个清楚。老穆从侧面看那“比码子”的人,似曾相识,急忙凑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及等走到那人正面,看清那人面孔,眼睛猛地一亮,认出那人却是他当民办老师的时候曾经教过的学生。寒暄几句之后,他把那人拉到没人的地方,嘀咕了几句,只见那人不住的地点头,连说“穆老师,你放心,这个忙学生一定帮。”

随后,人们见那个放树人去了虎子家一趟,不大工夫,就出来指挥着另外两个人开始放树。“哼哼哼”电锯响声传到路两旁的家家户户,虎子的爸爸竟没出来阻拦。大龙爸爸十分纳闷:放树人明明给他说只肯出300元,最多出350元,难道虎子爸爸服软了吗?

想看热闹的邻居们,眼见没了“武打情节”,也都一个个扫兴地回屋去了。只有老穆长出了一口气,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又过了两天的傍晚,一切风平浪静之后,穆大妈又想起了让老穆存钱的事了。但当她再数那沓钱的时候,竟然发现少了五张50元的。忍不住问老穆:“钱咋少了250块?”

老穆边给孩子们辅导作业边淡淡地说:“我借出去了。”

“借出去了?”老婆儿觉得有些蹊跷,因为老穆动用家里的钱从来没有背过她。今天咋听着有些含糊,禁不住追问道:“借给谁了?”

“借给谁还得给你报报账么?”

这句话越发激起了老伴的怀疑,于是紧逼着说:“今儿非得给我说清楚!”见老伴儿如此盯着不放,越发想逗她一逗,故意轻描淡写地说:“我花了。”

“花了?咋花的?”

老穆狡黠一笑:“逛酒店泡妞儿了。”

“啥?嫖门子了?”老婆儿听了这句话,肺差点儿气炸,开腔就骂,“好你个不要脸的东西,拿着孩子们的血汗钱干这种事,今儿我给你没完!”说着就上去撕老穆的衣服,三个孩子见这阵势,个个都吓傻了。

再说老穆见老婆儿对他这句玩笑话信以为真,动了真格的,便急忙抓着她的双手,说:“你傻不傻呀?你想我是那号有花心的人么?再说,我就是有那贼心,也没那贼胆呀?给你开个玩笑,你就当真了?”

老穆的这几句话,让老婆儿不由得松了手,因为他俩夫妻几十年,老穆对她的忠诚,她是心里清楚的。不过这钱的下落弄不明白,她心里的疑惑就解除不了,于是再次追问:“那钱到底弄哪儿去了?”

到这时,老穆不得不实话实说了:“放树那天,来人当中,领头的是我从前教过的学生。我问他这两棵树值多少钱,他说最多350块。现在木材生意利薄,出价再高就没钱可赚了。我让他给虎子家出600元,差这250元,明天我给他补上。昨天我给人家拿去了。

“那你当时咋不给我言一声?”

“给你说?你能转过这个弯吗?你要死活不同意垫这个钱,这架不就打起来了?”

“就你能,会拿自己的钱装排场。”话虽这样说,老婆儿从心里也佩服老穆这事办得漂亮。不过一想起这250元,仍然有点不是个味儿。

这天晚上,大龙和虎子写完作业,各自回家就把穆爷爷垫钱的事告诉了各自的父母,大龙和虎子的爸妈,真是又惭愧又感激。

第二天一大早,虎子爸爸便带了250块钱来到老穆家。进门就说:“都是侄子不懂事,给你老人家添麻烦了。这250元是不该你出的,现在我给你拿过来,请你务必收下.”老穆再三推让,虎子爸爸恳切地说:“你再不收,侄子给你跪下了。”说着就要下跪,老穆急忙拦着他,收下了钱。

送走了虎子爸爸,大龙爸爸也带了250元过来,说了很多感谢的话,要把钱留下,老穆说:“虎子爸爸已经给了250元,我不能收双份是不是?爷儿们搁邻居时间长着哩。”

大龙爸爸见老穆执意不收。就说:“那好,今天晚上我备几个菜,叫上虎子一家,咱们一起聚聚:一来算是对您老的感谢;二来也是对虎子爸妈表示一下歉意。”老穆点头称是。

这天晚上,大龙家客厅灯火通明,三家九口围坐在一张摆满酒菜的桌子旁,推杯换盏,九张面孔犹如九朵盛开的鲜花。

相关说明:

1、作者:原名梁铜勋。

2、主旨.城镇化以后出现了新型的邻里关系,新邻居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大家应该互相体谅和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和谐相处;那种斤斤计较、意气用事的做法,只能扩大矛盾,彼此伤害,甚至会导致邻里反目,家破人亡的恶果。

3、主人公老穆 他是一个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因为一句话,被清出民办教师队伍,最终没能跳出“农门”。改革开放以后,儿子和儿媳妇外出打工挣钱,他们为了让孙子受到好的教育,在城边买了房,老两口带着孙子进城上学。在新的邻居发生矛盾的时候,他舍己为人化解矛盾,同时他又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大智若愚的人。

4、全文围绕两棵树该不该放,谁来放,怎样补偿,展开故事,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以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5 、语言上,多用口语俗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