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时光里的故事文学艺术乡村记忆

汤溪“年”味

2018-02-07  本文已影响5540人  风雅田园

戴建东

图片来自网络

腊月过后,乡村的年味越来越重,在汤溪一带,杀年猪、打年糕、磨豆腐,为年而准备的物品也越来越丰富。在中国人心中,过年,永远是最为关注的节日,这既是忙碌奔波了春夏秋冬之后,回归到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经历了春播秋收之后,收获五谷丰登的日子。这一天,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也回归到了故土与父母兄弟团聚,喜庆的气氛,洋溢在每家每户的堂前。

汤溪属古姑蔑国旧地,自古以来都是鱼米之乡,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勤劳的人们辛苦了一年四季之后,对“年”就更为注重,过年期间的习俗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谢年: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对于过年而言,谢年是必备的程序,这也是春节期间汉族民间的祭祀活动。每年的除夕这天中午开始,准备好年夜饭的家庭,就会陆续开始谢年,祈求神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年年平安、岁岁有余。

谢年之前,先要做足准备工作,大门上要贴好崭新的大红对联(如果当年家中有过丧事的人家,则张贴绿色对联),灶台边的墙上,贴上灶王爷的神符,边上写着:“上天奏善事,下地保平安。”在菜厨上贴上“五香六味”,在谷仓上贴上“五谷丰登”,在衣柜上贴上“丰衣足食”,在猪圈上贴上“六畜兴旺”,然后在大门口贴上“开门接喜”。

谢年一般都在家庭中堂举行,中堂上方摆一张长条桌,长条桌下摆上八仙桌,长条桌前围着大红桌帏,桌面上摆放着香炉蜡台,八仙桌上陈放祭品。

祭品选取一般为鸡、鸭、鹅或猪头、牛头、羊头等“三牲”供品,供品边摆放着6只酒杯,6副碗筷,代表六六大顺。桌上还要摆放装满“年饭”的钵盆,以及豆腐、糕点、水果、馒头、红馃、斋米和肉桶。肉桶里盛有煮熟的肉和雄鸡,雄鸡上插上筷子,并在旁边放两个鸡蛋。

堂前正上方用红纸剪出一个大大的“福”字,张贴在堂正中。摆完供品之后,家中长辈就将一家大小都呼唤到堂前,然后再点着一对大红蜡烛,接着家中长辈领着儿孙望空祭拜,三拜九叩,祈求来年吉祥,再焚烧银锭锡帛,鸣放鞭炮,洒酒于地,将插在“口福”上的筷子拔去。

“谢年”后再祭祖宗,即“拜太公”。祭祖前,点香持灯笼往祖宗埋葬方向的路边“迎接”祖宗进门。酒斟三巡,然后供饭,再搁筷子于饭碗上,表示供膳已毕;然后三拜九叩,向祖宗祈福,焚化银锭锡帛,与酒同浇在银锭锡帛灰上。

 年:全家老小团聚一堂

江南一带的除夕年夜饭,又称为“丰年”,因为,“丰年”时既要关闭家中的大小门窗,有封门闭户之意,也有寓意“丰收之年”的谐音。“丰年”时也是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的时光。

一年一度的“丰年”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美德,这种互敬互爱又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丰年”时菜素的数量和成色,与家庭经济条件好坏相挂钩,但是,条件再差,鸡鸭鱼肉也是必备之品,还有就是馒头、肉圆、年糕、发糕等,馒头和肉圆意寓一家人团团圆圆,年糕和发糕代表着家庭年年高升年年发财。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丰年”时,山珍海味,一应俱全。“丰年”开始时,主人要把一家老小都叫回屋内,长辈还要告戒家里的小孩,“丰年”时不能讲不吉利的话,要讨彩,要乖巧,然后一年比一年懂事。

春节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老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在“丰年”时,家庭主人会不住地邀请家庭成员吃菜喝酒,全家人在气氛浓浓的节庆中,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饭”。因为“年夜饭”的菜肴样式多,数量足,家中长辈就让儿孙慢慢吃,吃不完剩到明年再吃。

懵懂时的我,对父母说要“剩到明年吃”的话不明就理,还歪着脑袋思考了很久:为什么要剩到明年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剩到明年不是要坏掉了吗?长大后才知道,大人们说的“明年”就是明天,过了除夕夜,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

“丰年”中还有一项必备程序,就是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也就是“压岁钱”,收到“压岁钱”的孩子,往往开心得睡不着觉,把红包死死地压在枕头底下,然后带着美梦入睡。以前一般农家条件不好,“压岁钱”还没过夜,就会被父母收走,美其名说是“先帮子女存着,长大了再给”,实际上是舍不得这点钱,怕小孩子贪玩弄丢了或乱花掉。

拜年:尊老爱幼互道祝福

吃完了“年夜饭”,过完了除夕夜,第二天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会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到外面和伙伴们炫耀。而家庭主妇则会给每个家人都泡上一杯糖开水,让一家人喝得甜甜蜜蜜。

新年第一天的早餐,是毛芋菜叶煮成的“菜羹”,这也是人们一种俭朴思想的体现,头一天晚上丰盛的“年夜饭”过后,在新年第一天,却要吃上一碗“菜羹”,寓意着要节约过日子。而老人们还传言,大年初一这天,去田里干活,可以保佑一年四季不腰痛。这些美好的祝愿,都深刻反映了江南一带百姓勤劳、俭朴的生活本质。

然后,大年初一最重要的礼节就是,晚辈给长辈拜年。父母高堂健在的,儿孙要到父母住处拜年,父母过世了的,子女则要到父母坟前拜年,告知父母,去年一年,家中一切安康,让父母在九泉之下安心。

拜完父母之后,就要给亲戚长辈拜年,这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表达长幼有序的一种方式。

拜年顺序一般从近亲到远亲,通常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爷爷、奶奶、父母、叔伯,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压岁钱等热情款待。

大年初二则是小孩去外婆家,大人去丈母娘家拜年,表达亲人之间最尊贵的礼节。年初三之后,便是一般的朋友、表兄亲之间的走访。

按中国人的长幼亲疏礼节,拜年很讲究时间的早晚,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拜年显得有点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拜年拜到正月三十。”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然而,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拜年实行了电子化、互联网+,传统的拜年方式逐渐在弱化,现代人们在除夕零点过后,便用手机向亲朋好友发短信、微信,实行了电子化拜年。在新的一年刚开始之际,通过网络和电波,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