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为何有三位皇帝没有葬在十三陵?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宁波余姚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今天上午,我再次阅读《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继续探究阳明先生辉煌传奇的一生。
书中提及明孝帝朱佑樘1505年死后,太子朱厚照继位,太监刘瑾专权,迫害王阳明等贤臣。作者把这段历史写得比较详细,对我们了解王阳明的从政经历以及阳明心学的形成过程很有帮助。
为了理清王阳明时期的三位皇帝,我今天又复习了明朝历史,特别是把明朝的皇帝在位时间以及其重要功绩又捋了一遍。
此前,我在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一书时,也曾经查阅过相关资料。感觉明朝的皇帝不仅数量多,而且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主。
今天下午,我在抄写明朝皇帝在位时间表的时候,突然想到,既然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怎么明十三陵只有十三位呢?余下的三位皇帝的陵墓到哪里去了?
首先,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位时,京城不在北京,而在南京。朱元璋1398年离世后,葬在南京东郊的明孝陵。
其次,1398年,朱元璋离世后,孙子朱允炆继位。明惠帝朱允炆是朱元璋次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了四年皇帝,就被叔父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役”赶下台。后来,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1402年即位后,迁都至北京。1409年,开始建造明十三陵。朱棣是在明十三陵下葬的第一位皇帝。
第三位没有埋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朱祁钰。这个故事讲来话长。
朱祁钰就是明代宗,其兄长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俘虏,而明代宗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逐渐改善了明朝局势,使明朝逐渐走向兴盛,是后代不少人所认可的圣明皇帝。明英宗被救回来后,不满自己老弟当权,便发起了夺门之变,重新当上了皇帝。明英宗这点做的十分不地道,他自己重新当皇帝也就算了,居然不认可朱祁钰曾经的地位,认为他不是皇帝,所以在其死后就没有资格进入明十三陵,还把其已经修建后的陵墓给摧毁了。
哈哈!这回又跑题了。明明是阅读王阳明的,结果又去研究明朝的那些事儿了。
你还别说,明朝的那些事儿挺奇葩的,有叔父抢侄儿皇位的,也有哥哥不满弟弟代理当皇帝的,至于有没有皇太后参与政事的,仍需继续往下看。
北京旅游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