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友广场想法

学会提问[58]:提问三个问题 让自己的情绪不为他人左右

2021-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素心人生设计

“素心,我的情绪常常被他人观点左右,比如新出台的教育双减政策,一会儿我愁孩子以后要找一对一家教更贵,一会儿我又庆幸别人不会抢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林阿姨询问。

林阿姨是一位职场妈妈,孩子读五年级,考虑到孩子未来要升学,正在发愁。

@素心人生设计:这个世界最不缺的是观点,最缺乏的是理性。我们每天面临面对无数的观点,都会觉得难以取舍,难以抉择。

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批判性思维,提问三个问题:他在说什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理性赖以形成的基础。

例如最近的教育双减政策,说的是减少学生和家庭学习负担和成本。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教育已经成为了家庭很大的一笔开支,让很多家庭不敢生二胎三胎,对国家未来发展形成极大的影响。

那这样的政策有没有道理?政策实施的初衷是让大家回归到公平。以前家庭稍微有点钱就会让孩子到培训机构补习,从而在同龄人中间抢跑,但如果培训机构不能做学科类的培训,自然大家获得抢跑的机会就会少很多,这样看起来似乎会更公平。这算是其中的一个理由。

这样的理由有没有说服力,证据的效力如何?如果通过我们之前判断证据的质量的方式进行判断,我们会发现缺乏科学的研究成果支撑。所以,效力难以验证。

现实也确实如此。虽然机构培训减少,但不少稍微有钱的家庭还是会请教师上门一对一补习,或者机构教家长,家长学会了教孩子。

如果这样的话,好像在减少学习负担上还走了弯路,甚至加重了家庭负担?

所以,如果把这个问题置换为“如何提升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公平性”是不是会更广更全面?

只有教育的公平性增强,学校老师都差不多,大家想上大学都能上,职业学校和大学毕业待遇一致,同样受到社会尊重,大家才不会抢破头去上名校,想尽方法进名校,课外补习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需求。

需求决定市场,如果只在市场端解决问题,只是隔骚止痒;只有从需求入手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政策是好的,只是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它还没有完全解决我的焦虑。理性分析以后,我感觉更清楚了。我想高考指挥棒不变,学校还是有好坏之分,只要有条件,我依然会想尽方法让孩子上好学校,毕竟毕业后选择机会更多。看来我得加倍努力挣钱,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林阿姨回应。

亲爱的书友们,你对此是什么看法?欢迎分享和交流。

#每天一个职场故事# DAY 299

@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4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