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25日课48 - 《学习之道》复原的专注力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葛瑛

应对的心理机制包括:各种过渡性的转换, 能够复原的专注力,意识的流动性,控制力,对未知事物的迅速转换,对高压的忍受能力,当身体或者心理感觉不适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忍受疲劳感,情绪的波动。无论何时当我发现一个缺点,我都会去接受它。请寻找一个或几个点结合你的生活来分享你的思考。


专注力,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反映、关注某事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哇哇啼哭的小婴儿,他的专注力可能只有几秒钟。小学儿童随着年龄增长,能达到40分钟左右,青少年也不过50分钟左右。百度了一下关于专注力,发现:研究表明,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只能维持20分钟,然后就会出现错误。

专注力是人类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根本手段。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时常疑惑世界上的牛人们缘何会有比常人更高的专注力,在《学习之道》第五章“软区域”中,我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

作者乔希.维茨金16岁时,一次去印度参加国际象棋比赛。在比赛中,突然遭遇地震。当万物开始震动,人们纷纷跑出大楼,维茨金却还静静地坐着。他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仍沉浸于纯粹的思考中,从专注的寂静中观察自己以及这个摇摆中的世界。奇迹发生了,他的思路一下子明朗,找到了正在对局的象棋难题的解决方案。高度专注力就是避免了因突发状况而分心。维茨金告诉我们如何训练自己以达到这样的状态。首先我们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发生的事;之后,我们要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最后,我们要学着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地震。

维茨金还举例自己在11岁和象棋大师比赛时,平时常听的歌曲的曲调会时常在他脑海中萦绕,导致自己分心。一开始,他努力地让自己甩掉音乐,但越是努力不分心,脑子里的声音越大。后来他突然意识到,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思考。由此,思考棋局时一直跟着歌曲的节奏走,整场比赛他下得很有激情。不是带着情绪地刻意反抗已发生的事,进入“硬区域”,而是心平气和对待它,在一个弹性十足的“软区域”中,让维茨金创造出了能为他所用的方法,从而从容应对外界的干扰,复原了高度的专注力。

由此,我想到了接纳。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否定不压抑情感,从而导向高度专注。

孩子学习时,我以前一直认为需要给他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不能有任何杂音或无关的人、事来干扰他,觉得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看了《学习之道》后,发现更高境界不是排除掉一切外在的干扰(这样的干扰总会发生,在所难免),而是要训练孩子学会心平气和对待周遭环境以及自己的情绪,训练将这些事为我们所用,最后达到高度专注力。

葛瑛

2017.4.2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