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爱与勇气 相伴一生 ——我读《我的一个世纪》

2018-04-16  本文已影响23人  甬上玫子

“我从不因被曲解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这是董竹君先生写在《我的一个世纪》封面上的几句话,也是她郑重写下的遗言。

看完这本书,心中充满抵制不住的感动,感动于董先生百年人生之跌宕起伏,感动于她百年人生中死死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敢与坚韧。一位能让后世称呼为先生的女性,是怎样的不平凡,又是怎样令人敬仰啊!

《我的一个世纪》共四十二章,共四十多万字,将先生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与你促膝交谈,把她这一生的风雨细细讲与你听。

董竹君先生生于老上海弄堂的一户底层人家,父亲是个洋车夫,母亲做佣人为生。她生于1900年正月初五,去世于1997年12月,享年97岁,她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

 向前一步是幸福

小时的董竹君生活在旧中国的社会底层,父母虽然极度贫困,但还是节衣缩食,让她到举人刘老先生办的私塾里念书。后来,父亲重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她被迫进入青楼,为了一个“孝”字,进入了青楼当“小先生”( 艺妓,卖艺不卖身),当时她才13岁。

沦落青楼后,她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的爱慕——他,是做过四川省提督的革命者夏之时。可是当她钦佩的夏之时提出为她赎身时她却拒绝了,这时她年仅15岁!为了将来的日子里不让别人说她是青楼里买出来的,她以命相搏,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敢逃了出来。

当时正是袁世凯北洋系当政,政局险恶,于是,新婚夫妇远走重洋,去了日本留学。

一个人一生往往就是那么关键性的几步,董先生关键性的第一步,就这样迈出来了。

女人是男人的镜子,主人公能和革命者情投意合,自然是女中豪杰。豪杰表现在当夏爷提出并开始筹集用三万块大洋把这位“小西施”赎出来时,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而是自己选择逃跑,没有要夏爷掏一分钱。这里有点为以后埋下伏笔的味道,也令人感叹:性格决定命运。她的性格,终于让她成功地上演中国版“大长今”的故事。

和夏之时一起到了日本,她以极大的兴趣和毅力投入到学习中,遇到厚爱她的师长和胸怀壮志的朋友,真正地见了世面,脱胎换骨。

之后,她和丈夫回了四川的传统大家庭,成了大家族里的小媳妇。在一个家庭等级森严,门第观念特强的环境里,她的日子开始很不好过。没有嫁妆的来自青楼的女子,能被夫家接纳吗?可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成功了,成了这个大家庭里的二号管家。她那坚强执着,死也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性格,是推动着她不断往高处走的关键。

她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没有停下奋斗的步伐,她对整个大家庭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样样操心,把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她还办了学校,类似于夜校和识字班。

在同样的时间里,夏之时却在安逸生活里不断沉沦,失去了一个革命者的斗志,沉迷于花鸟鱼虫麻将大烟,还暴躁易怒,虐待孩子。而她则一直保持着和先进文化的近距离,结交了地下党的同志们。与丈夫之间化解不了的不合与冲突,导致她“净身出户”,拖儿带女远走上海,成为当时报纸的轰动新闻。

回到上海之后的日子很艰难,她抓住了生命里的另一个机会,走出了人生中的另一个关键一步:快到四十岁的她开办了锦江小餐馆。这家饭店越做越大,发展成了上海现在著名的锦江饭店,还有遍布全国的锦江之星旅馆。她也因此发家致富,成了上海滩上的知名女企业家。

在经商中,她帮助了很多中共地下党的同志,让锦江饭店的包房雅座,成了党组织开会碰头的安全基地。改革开放开放之后,她已经是耄耋老人,享有很高的政治待遇。虽然在文革中,她曾经历五年牢狱之灾,绝望到谷底,但她仍拖着病体与命运抗争,活到九十八岁。

  莫听穿林打叶声

董先生的一生,是戏剧性的一生。在迎面而来的苦难和考验中,她拼尽全力迎向这生命里的冷雨,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韧性和张力。

一个旧上海底屋家庭里走出的女子,一无文化二无地位,还被卖入青楼,身陷泥淖,她却在乱世中为自己杀出了一条血路来,遇到真心待她的男人,跟随他,走出了一番新天新地。

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刚毅和机智深深吸引了夏之时,可是当他决定要筹集三万元钱为她赎身时,她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你别管,我会想办法。无论如何一文也不要出!”她坚持认为自己不是一件东西,万一被夏之时赎身,以后夫家会认为她不过是拿钱买来的罢了。当时,她仅只有十五岁而已,全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敢逃出了青楼。古人常言“自古红颜多薄命”,对董先生来说,却是乱世红颜当自强。

还有一处尤其值得一提,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她的五年牢狱生活。书上记载,刚出狱时,她的身体已经几近崩溃,风湿性腰腿病、浮肿、严重气管炎、心脏病折磨着她,连行走十分钟都难以做到。而纵观她牢内的五年,人们读到的却满纸都是她的乐观与坚强!实在令人钦佩。她在自身难保的绝望境地,居然还一直在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温暖着身边的人。书末有一篇文章,写的是当时和董先生一起坐牢的日本女子川边爱子的回忆,她形容起狱中的生活,只用了一个词“恐怖”!而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中,是董先生让她看到一线光明,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她发现,不管牢狱如何像地狱一样阴森,同牢的董竹君女士却总能安然处之,夜晚安详地入睡,高贵得如同一个女王;她对着干巴巴的黑窝头难以下咽,是董女士教她怎样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在先放在口中嚼,再使劲地咽下去;她胃疼难忍,是董女士主动来给她按摩了一个星期,动作娴熟,就像专门学过一样……

她能力出众,亦刚亦柔,既能做成大事业,也能在命运的转弯处牢牢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其不致沉没。

命运所赐的,她都坦然地接受,从来不逃避,从来不自怨自艾,这是多么豁达的人生境界啊!

                                                                                              

 求知是她心中的灯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董竹君先生是个一生求知若渴、追求真理的人。

当时,她冒着生命危险跟着夏之时去日本,有一大原因就是能够得到读书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她对知识是多么的渴望。这绵延一生的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众不同。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那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书中她写到当时的日本,政府首先重视教育,普遍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日本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建设自己国家的爱国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她,也是争分夺秒地学习着、奋斗着。

她不仅注重自身的学习,在教肓子女上也是典范,儿女成年后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各种成就。在她刚离婚,带着女儿们辛苦度日,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她还把教肓女儿们放在第一位。身为人母,她能够发现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去引导教肓她们。发现大女儿喜欢音乐,她就抵押东西给女儿买钢琴,还聘请了钢琴老师,最终使大女儿夏国琼女士成为一名著名的钢琴家。二女儿夏国瑛于1949年秋在美国纽约大学电影技术学院毕业后,回国创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她像一棵青葱的大树,屹立百年,独自养育四个儿女,还创立了百年品牌“锦江饭店”。她用大写的真我,带领着儿女和她一起成为了更好的人。

翻阅文中她的照片,从14岁的倔强的有哀愁的少女,到耄耋之年在北京家中太平花下闲坐,她的面容一直姣好,有着自然而然洋溢周身的优雅和气场。

对于一个暮年的女人来说,她的面容是她一生修行的结果。什么是女人最重要的东西?在董先生身上,我看到的是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还有永不磨灭的爱与勇气。

百岁人生,笑看沉浮。97岁时,她仍在北京玉石胡同倾尽心力,撰写着四十多万字的著作。她如挚友叮咛般谆谆的话语,必将印在一切追求上进、不甘虚度一生的有志国人的心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