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以邻为壑
中国传统社会是农耕文明维系,那么水利建设至关重要。所以,关于水利社会的研究一直是传统社会中的重点,像山西省就收集了很多水利方面的资料。
当然,历史上两个不同地方的人以邻为壑的事情常常发生。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丞相叫白圭,是个出色的水利学家。他曾为魏国兴修水利,就是修筑堤坝,用以阻拦洪水冲入本国国境,而不管别国的死活。所以孟子批评他以邻国为壑。
1935年7月10日,黄河在山东鄄城决口,可能是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黄河水患。
山东省40个县受灾,江苏省10多个县受灾,山东和江苏两省,特别是鲁西南和苏北地区围绕着洪水,闹出很大的纷争,一直到了21世纪才算好转。
这是因为在鲁西南和苏北地区有两条河,一个是黄河,一个是运河,1855年之前,黄河是从淮河入海,也就是流经运河。但是,1855年之后,黄河改道山东入海,鲁西南的黄河河床太高,水患频繁,山东省深受其害,而且祸及苏北,两省矛盾日深。
当时山东省主席是韩复渠,半独立状态,江苏省主席是陈果夫,代表国民政府。
所以水灾发生之后,韩复渠电告国民政府,请求支援,不知道是因为真没有钱,还是地方派系之争,国民政府敷衍了事。
这个时候,山东省希望苏北可以将蔺家坝扒开,让微山湖的洪水经过运河入海,但是苏北在鱼台县至张孤山筑堤,又加固蔺家坝,让鲁西北陷入危机当中。所以山东省以及地方屡次电告政府,希望督促江苏帮助泄洪。
最后,还是山东人忍不住,灾民强行进入江苏扒开堤坝,8月底,苏北邳县中运河胜阳山隔堤被山东人挖掘 ,韩复榘“忍无可忍”,调集了一个团的兵力,协助灾民强行扒开堤坝。
最终苏北也遭受了水灾的影响!
这次水灾充分体现了国民政府的无能,虽然当时有黄河治理委员会,不过尸位素餐,毫无作用。
鲁西南和苏北在明清时期还算和平,因为运河经过两地,由国家统一管辖治理,但是运河衰落之后,在遭遇水患的时候,就出现这种以邻为壑的局面。
类似的边界纷争而引发的争斗,历史上太多了,酿成的大祸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