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后与自尊

2020-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晓视野

一直以来,我有个习惯,往往把最难做的或是最重要的放在最后做。美其名曰:好好酝酿,做好准备,争取尽可能地做好一些。其实,最根本的是因为逃避吧。拖到最后,避无可避了,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做完之后,因为时间关系,没法再修改,又有许多懊悔:早点做出来,早点再完善一下,会更好。但是,下一次,依然故我。

比如,每天一更写简书。有时,是的确没有时间,只能拖到晚上写;有时,是还没找到主题或者切入点;有时,是早有了构思,却非得到晚上才写。最后一种,最多。

为什么会拖到晚上,而且是深夜呢?为了心静吗?因为不想写,只想放纵自己偷懒吗?因为家务还没做完,不允许自己先做吗?第一种,是习惯问题,夜深时分,的确安静也心静。第二种,则是惰性,懒癌发作,只想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第三种,是因为什么呢?还是逃避吗?岂不是与第二种一样了?还是想要万事俱备,再去做呢?缺少说做就做的勇气。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件小事。我切葱花时,先从葱叶那边切起;先生切时,先从葱白那边下手。我曾看不惯,说:“为什么不先切葱叶那边?”先生反问:“为什么要先切葱叶?葱白不是更好?”我一愣,是啊,为什么不先切葱白呢?我说:“葱叶容易坏。”先生说:“葱白坏了不是更可惜?”我又一愣,对啊。然后,就开始想,我的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

源于小时候爸爸的教育。记不清是几岁了,是在吃饭时。我拿了一根葱,正要吃。爸爸说:“别从葱白那边吃,先吃葱叶,葱叶容易干,那就浪费了。”从此,无论是生吃大葱还是切葱花,都是先从葱叶下手。同样的,还有韭菜。

然后再泛化到其它方面。吃完面条,再吃那个荷包蛋;牛肉饭,米饭基本吃完了,才吃那几块牛肉;最好的衣服要到重要场合才穿,一年穿不了几次,不等好好穿,就过时了,最终成了鸡肋——穿吧,过时了;不穿吧,还不舍得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有时也感慨自己,就像那个总吃烂苹果的人。先吃烂的,要不扔了可惜;好的,先留一留。结果,好好的一筐苹果,吃到最后,全是烂的。

那么,我这个重要的事情往后拖,是不是也与切葱花的习惯有关呢?再往下想想,是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吗?是自尊还不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