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
五舅去世,久居香港的亲戚都赶回来奔丧,这是一个难得的大团圆机会。大家好久不见,当然要坐下来好好聊聊。望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容,倍感亲切温暖。
回去的路上,弟媳妇忽然问,香港人整天“打地盘”,怎么一个个都是白白胖胖的?
“打地盘”,相当于大陆的建筑工人,是份苦力活。可他们一个个文质彬彬,气质倍增,丝毫看不出身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若有所思,“他们一般都在室内干活,不用风吹日晒,当然不会晒黑了。”
“这是原因之一。你看,他们一个个越活越年轻,气色红润,跟环境也有关系。”弟媳妇又质疑了。
“他们干活肯定不会像大陆工人这么累。他们一个个以前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要不一到香港怎么干得了那种活?”弟一边开车一边说。
这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去香港前,他们不是在家买买菜、做做饭,就是做点轻松的生意,粗重的活儿是从来没有做过的。可是一到香港,这重活儿,大家都抢着干。这次回来,他们也舍不得多住几天,都急着回去上班。五舅出殡结束,有的当天晩上赶回去,有第二天就走,来去匆匆啊!
我正入神地想着,弟媳又说:“工资高啊,一个月两三万呢。一年几十万,比内地的工资高得多。”
我点点头:“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钱的魅力大着呢。”
弟:“有钱挣,心情好。再说打地盘,在香港再正常不过了,不会受到异样的目光,心理压力也小。”
我:“香港贫富差距小,大家都是打工的。在香港,即使六七十岁,也能找到工作。哪像内地,上了四十岁,工作就不好找了。”
弟媳:“有工作,有钱,生活质量有保证,生活也简单了。”
我:“香港是个宜居的城市,可是房价太高了。”
弟媳:“工资再高,也高不过房价。买套房,也得花一辈子的时间。”
弟:“看买什么地方的房子。听说四姨最近买了一套,才花了两百多万。”
弟媳:“那个地点太偏了,在飞机场附近,坐地铁得两三个小时。”
我:“表姐那套房在北角,那时候好像才买了400多万。”
弟媳:“她二十年代初买的,现在值上亿了。”
我惊呼:“富豪!要不是早买,现在哪里买得起。”
弟:“表姐夫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年薪700多万。”
弟媳:“但香港的税收很高,得扣50 %。”
我:“扣完,还有三四百万,也是算高薪了。”
弟媳:“再怎么高,买这样的房子,也得20几年。”
这时,车厢里一片沉默。
哪里有生活,哪有就有困难。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不管生活在哪里,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