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个人的事。
“幸福,是一个人的事。”
很多年前,看到这句话,我诸多疑惑。
幸福,怎么会是一个人的事呢?尤其是在家庭中,生活条件是否优越阔绰,父母家人是否温暖陪伴,那幸福差多了去了吧。作为妻子,先生的“养家”能力和“体贴”颗粒度,大大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吧。
日子过着过着,越发能体验到“幸福,是一个人的事。”确实如此。
认真做一份早餐,然后慢慢享用,是幸福。休息日大清扫后,来一杯茶看一本书,是幸福。看中喜欢的衣服首饰包包,有能力自己买下来,是幸福。孩子健康成长,老公能干体贴,是幸福;孩子各种折腾,老公诸多不和谐,能照顾好自己,心境平和,也是幸福。
幸福,是关乎一个人的事。
若我们的幸福取决于父母和家境,那势必起起落落、患得患失;若我们的幸福取决于另一半,这样的幸福注定是不确定的。
心理学家布拉德伯恩说,积极感受减去消极感受,得出的差额就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这个人的幸福感受,而感受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
同样的温泉,有人感觉烫有人感觉正合适;同样的制度,有人感觉正常有人感觉难受;同样的一句话,有人无感有人记恨。感受,没有标准,只有自己能判断。
那,幸福体验能干预吗?
能!
莱思测评的研发者史蒂文.莱思说,幸福分为两种,基于感官体验的幸福和基于价值体验的幸福。前一种是指愉悦的感官体验和享受,可能是一顿大餐、一部电影或是一句好听的话,后者是指生活充满意义时的幸福,可能是阅读求知的快乐,可能是事业成就的欣喜,也可能是助人一臂之力的充实感。
基于感官体验的幸福,短暂,遵循收益递减原则,其域限会逐渐提高,找到能让自己快活的感官体验就越来越难,因此,沉溺于感官体验的人生最终往往会迷失在虚无和绝望中。
反之,基于价值体验的幸福可以持续数年,人生的意义没有什么衡量尺度存在,它可以持续存在。能够体验到价值幸福的人不用始终追求感官刺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可以尽情享受生命中那些简单的快乐。
觉察自己、了解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体验,让幸福的能量杯始终满满当当。这是关乎于自己的事儿,和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