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网瘾在朋友圈
关掉wifi,关掉手机,我才能安静的坐这里写这篇文章,这就是多年使用互联网落下的病。
初次上网,可能是2000年左右,寻找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里的美好情境,将互联网当成了排解寂寞的工具,进而迷恋网络的神奇,喜欢上了qq聊天,在BBS上寻找朋友的安慰,多年之后,把上网当成了自己的职业。
“呵呵”不冷漠 打字慢而已
刚学会上网的时候,没有自己的电脑,主要地点是网吧,勒紧裤腰带到学校周边的网吧学习上网,还没注册完一个QQ账号,一个小时就过去了,高昂的上网费和无穷的信息浏览,以及可以和陌生人聊天的神秘,都让上网之初的我兴奋不已。
由于刚开始计算机基础差,打字相当慢,有人跟我说话,接不上来就打“呵呵”,去年这个词被评为最冷漠的网络词语,我觉得有些冤枉,毕竟当年打“呵呵”的时候,是跟不上说话,并不是有多冷漠。
那个时候的QQ 不能视频,不能语音,也不能发照片,即使能发,也缺乏数码相机和扫描仪这类高级工具。朦胧和神秘笼罩着互联网,似乎会上网,就在成熟,在享受,在虚无之中,感受上网的美丽。
在网络世界里交流与现实差别其实很大,有的很腼腆的人,在网络上可能很健谈。有些现实生活中不好意思说的话,在网络上匿名状态可以说。不过现在看来,这都是自欺欺人,现实终究是现实,网络终究是网络,交流也不过是尝试的过程。如果跟一个陌生人聊着聊着,发现大家本来就认识,就比较有趣了。记得当年有不少同学都结识了网友,后来还有结婚生子的。跟现在的90后谈起这些真实的网恋故事,他们都不能理解当时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我从没想过在网上与网友谈个恋爱什么的,但是与陌生人分享心情倒也是不错,总之对方也不认识我,匿名聊天让人顾及较少。与网友们的交往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如今还联系的也就几个人,现在大家已是现实世界的好友。在当时,不好意思说是网友,似乎交网友是个见不得人的事情。其实网络只是个媒介,最终成为好友的还是心灵有共通之处。
心已老 肠不断 许久不上天涯
比QQ聊天更有趣的,当然就是上BBS,那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比如天涯社区,在2001年到2003年左右,我长期在上面看文章,偶尔也自己写文章,体会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逛论坛,看的是热闹,寂寞的是自己。越看到别人的热闹,看到别人的好文,越感觉自己痛苦和寂寞。而自己写的文章又总是无人点击,回复了了,这更增加了人的寂寞。
有的时候,发的文章是为了某个人能够看到,后来又怕被看到,于是匿名发表,于是删除文章,直到心里不想再这样寂寞,便离开了论坛,到有熟人的坛子里面溜达。记得曾经在新浪的论坛写连载,《考研漂流记》,自我感觉良好了一阵子。那个时候才发现,要想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文章,编辑的推荐是相当的重要的,还有自己更新要勤奋,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在论坛里是立不住脚的。
上网就是上班 上班就是上网
从2005年起,我便误打误撞当上了网络编辑。面试之初不知道网络编辑是干嘛的,买了一大堆书。其中一本就是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写的《新浪之道》,厚厚的一本书,介绍了新浪的发展历程,也逐渐让我掌握了一些网络编辑的工作流程。
网络编辑在当时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与传统编辑工作相比,内容浅显一些,技术要求高点。现在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工作,像是粘贴、复制的工人。在工作期间又开始学习传播类的专业课程,读了彭兰教授写的《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颇受震撼。自己在迷茫之间糊涂上网的时候,互联网这个新兴产业正在火速的发展,而自己一直是个旁观者和使用者。有谁推出新玩意就上来试试,不过不喜欢开心网和人人网,在大家都火爆的偷菜的时候,我宁可在新浪论坛写点小文,因为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偷东西都不会长久。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占据更多网站的阵地,用同样的网名在相当多的网站上注册,然后将自己写的文章发上去,自我陶醉。回头看看,很多网站已经消亡,打不开了。像博客网、敏思博客、雅虎信箱等等。一边是发展强势,一边是尸横遍野,普通网民就是观望、观看、呐喊、彷徨。
朋友圈 让网瘾加重的地方
2009年之后,新浪微博等自媒体火爆发展,手机上网变得相当方便,尤其朋友们都使用微信,突然发现自己的网瘾加重了。互联网通过手机与用户紧紧的捆绑在一起。行走坐卧,都能发条微博晒晒,极大的激发了我的炫耀感。出去玩拍摄的美景,自己做的晚餐,偶尔突发奇想的一句话,对某个新闻事件的评论,都是发微博的理由。
微信的流行,多年见或没见的朋友都捆绑在一个平台上。从新闻价值的接近性来看,人们更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微信朋友圈里都是朋友,没事就点个赞,刷新朋友圈的动态,充分满足窥视这个世界的愿望。
慢慢发现,我的时间在碎片化,我的思绪如断了线的风筝,我想写一篇文章,总想去百度上搜索,总要刷微博去看一眼,还在惦记着朋友圈有没有人给我刚才发的照片点赞。
如果说十年前聊QQ是一种青春荷尔蒙的迸发,现在的微博和微信简直就是毒瘾的发作,中毒深入骨髓。再加上淘宝购物,各种客户端的支付,现在的互联网除了费时间,还费钱。当然反过来说,手机集成了太多的社会和生活功能,一旦没了手机,就像犯了毒瘾,浑身难受。
一直以来,我都感觉上网是个与现实世界隔阂的过程,满屏图片和文字,找不到心底的共鸣。纷繁芜杂的声音,搅乱了生活的节奏。而这一切却有着说不清楚的魔力,让人无法自拔。多年来习惯每天上网,坐在方形的屏幕前,浏览一天的新闻,还要评论几句。现在购物基本首选是网络,不想去商场跟人交涉,网络消费的便捷让动批这样的地方,生意都大受影响。
当一件事情成瘾的时候,可能也是走向衰落的表现。互联网的未来,实用性更强,现实性更强,神秘感消失,瘾可能会被强行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