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会有“受害者”心里

2018-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暖暖儿Aki

弟弟

弟弟是相对比较坚持自我的那类孩子。他会清楚的告诉你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不想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如果说到应老师的一致性沟通,我觉得他运用的比较好,在跟自己意见不同的时候也会提出新的意见和想法。当然也会有非要坚持要怎样的时候。

哥哥

哥哥是相对更加温顺的孩子。特别对于老人,更喜欢他这样的性格,他会被老人表扬:听话,懂事,好商量…有时你问他,你想要怎样怎样,他经常会说,怎么样都可以,哪个都行。

也是由于他大多数时候会让别人来做决定,我对哥哥会多一些的怜悯之心,批评责备相对少些,会帮助他。

现在的哥哥,会为了让我高兴,即使委屈的流眼泪,也让自己使劲笑出来。最近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哥哥大多数的流泪都是“委屈的眼泪”,为什么很多时候缺乏勇敢表达自己的勇气?

现在我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没有好好的活当下,让哥哥多次做了“受害者”。我潜意识里我认为哥哥比较弱,我经常在批评他之后,又觉得他可怜会给他道歉。那他本来已经认可了我对他某一行为会有惩罚或是怎样。由于我的编织,我又在另一个当下对已经发生过去的事情要去负责。那孩子又接受到另一个信息。孩子是非常简单的,他们只活每个当下。由于我再一次对自己的行为提出否定和道歉,孩子就会觉得很委屈,那他就变成了“受害者”。

希望以后的自己,接纳自己,接纳孩子的全部。默默认真的做好守护者!

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此刻安静表示:

时间将在清晨

追上我们。

在窗前,我轻声说:

“谢谢光。”它使这个房间

扩大了一倍,却仍然

保留了一些东西。

——余怒《不可见的》

孩子为何会有“受害者”心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