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39)【写】顾志文:讴歌生命延续的美——关于《散步》主题的
《散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也是一篇运用小说笔法写成的美文。文章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其乐融融,温馨和睦,让我们感受到最具有中国传统的尊老爱幼美德,感受到一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再次阅读这篇文章,仔细品味文中词句,我渐渐发现这篇文章更是对生命的讴歌和礼赞,它歌颂了生命延续的美,赞美了生命蓬勃的美,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一、文章笔墨聚焦生命
文章的笔墨虽然有很多叙事的成分,但文字的背后却聚焦在生命和生命带来的思考。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技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作者的感受和思考就是,春天来了,新的生命也随之到来。作者所选取的“新绿”“嫩芽”“冬水”等都是最富有新春生命特征的事物,直接着笔在生命上。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从母亲眼中所见到的小路两旁的景致,描写母亲眼中的景色,实质上是表明母亲对新生命的渴望,也着笔在生命。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从他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分明又是落笔在生命上,我和妻子都意识到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中年人,我们的上一辈和下一辈两种生命都很重要,我们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
细读文章,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明里暗里扣住着生命来写:衰老的生命是那样的顽强,幼小的生命是那样蓬勃,田野里的生命是那样富有生机,中年人的生命在责任的驱使下是那样的茁壮。
二、文章情感凝聚生命
文字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这篇文章中的文字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应该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于拿外套。”我的散步提议是源于对母亲生命的尊重、对母亲的爱,希望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情感。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在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抉择的时候,我面对一个苍老的生命和一个年幼的生命,我的选择当然是尊老爱幼,但更是我在妻子和儿子面前对一个苍老生命应该的尊重,给他们上的生动一课。人性的光辉在于脱离世俗,要有朴素的悲悯情怀,又何况是自己的母亲呢?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从情感表达的角度看,富有生机活力的“菜花”“桑树”的春景,凝聚着作者对生命美好祝福和向往。我和妻子蹲下身背起母亲和儿子,这是对我们自己生命责任的理解与担当。
细读文章中的语句,处处让人感受到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对衰老生命的热爱,对年幼生命的呵护,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与理解:每一步行动都凝聚着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与担当。
三、作者思考参悟生命
这篇文章“小中见大”,写的是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对生命和人生担当的大思考。
“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作者为什么夸张地说自己像一个“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难以抉择,这分明是对中年人肩负责任和担当的深层思考,对于自己这一代在生命延续中的责任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是母亲对孙儿的疼爱,其实也是对幼小生命的尊重:一个衰老的生命对幼小生命的关爱,这是人类情感的本质,也是代代相传的美德,更是生命延续的根本。
莫怀戚在《20年后说<散步>》一文中说:
“我那个《散步》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我说写生命,不是故作高深。这篇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所以说,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个中年人在家庭的一个平凡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思考。借助于一家四口散步的叙事,表达对衰老的生命、幼小的生命、壮年的生命都无比热爱和尊重,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是人性美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