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木圣经》有感
《圣经》,是西方人最为广泛的信仰了。即使对于《圣经》的解释各有差别,不同教会的侧重点不一样,教义也有细微的偏差,但对于主的信仰还是在他们心中扎根。
而《毒木圣经》,正是基于宗教信仰的背景而展开的故事。传教,不过是对非洲大陆的另一种侵略,文化侵略。但在传教士看来,却是让一片荒莽的黑暗之地,重新沐浴在主的光芒之中的做法。
牧师拿单,顺应着信仰,带着将主的光芒洒向刚果的使命,带着自己的妻子,四个女儿,来到了这片陌生、毒木丛生的土地。
有趣的是,作为做出这个决定,本应是主角的拿单,却未曾在书中以自己的口吻来讲述这段经历。书中以妻子/母亲为每个章节的开始做讲述,接下来,就通过四个女儿的口吻来交替诉说着这段经历。
面对言语的不通、风俗的差异,满腔热血、希冀能在主的指引下做出功绩的拿单,想让他眼中未开化的土著接受主的关怀,显然是困难重重的。更遑论,当地人眼中的拿单一家子,是与森林格格不入的存在,他们的穿着和生活习惯,都是他们所不理解的。
作为一个牧师,拿单是合格的,他也尽力了。但他的举动,在当地人眼中却是无法接受的,传教,改变信仰,对于祖祖辈辈有着丛林信仰的他们来说,接受,不是简单的事情。也真是难为他了,能够在面对一群明显违背教义的人面前,按捺下心中的火气,一声声地传道。
但,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是不合格的。在他的心中,传道,是唯一的存在。而家庭,不过是附属的存在,可有可无。所以他的刚愎自用,喜怒无常,都是对着家里人倾泻的。一个狂信徒,总会不顾及亲人的感受,盲目地追寻着心中的信仰。
妻子/母亲奥利安娜,作为牧师的妻子,她能做的也不过是支持丈夫的想法,跟着他来到刚果这荒莽之地。但作为母亲,她在操持和维系这个小家庭在刚果的一切的时候,对于家庭的未来,也有着更深的思考。
被动地面对陌生的一切,奥利安娜在出发前就做好了准备,本以为的可以,却在现实面前一而再地被打破。破局,或许就只是需要一点魄力,一点破釜沉舟的勇气。奥利安娜的讲述是在章首,以过来人的角度讲述那段经历,是一种回望式的总结。
大女儿蕾切尔,一头金发的她被当地人捉弄,却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家里占据一片空间,成为那苦闷中的一调轻快。作为长女,是个尴尬的存在,父母觉得她太傲气,妹妹们觉得她太教条。她的内心是不被理解的,她渴望着脱离开这个禁锢着她的地方。
二女儿利娅,独立自主,假小子般的存在,是很酷的人。她跟在父亲后面亦步亦趋,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同。在陌生的环境,她也能找到乐趣,像当地人一样去打猎,试着证明自己。是有些坚强,却也有些心疼的存在,很容易就被周遭影响,但当她正视起自己来,一切都会是不一样的。
三女儿艾达,有些怪的人,但却是共通感最强的一个。与利娅是双胞胎,却有脑疾,影响了一半的身体机能。但上帝给她开了一扇窗,一扇名为天才的窗。身体上的缺陷,却让她对文字、数字有了更精准的认识,所以她对于玩弄文字的回文有着痴迷。艾达活得很是理性,她眼中的世界,更为透彻,她十分有主见。她对着父亲冷嘲热讽,犀利的言辞展示着她的内心。
“同类相食”,当艾达轻描淡写地这样讲述的时候。她似乎对于世界的恶意就已经能做到无视了,世界亏欠着她,她需要更加独立。尤其是,当生命面临被掂量,被抉择的时候。
四女儿露丝•梅,率真的小姑娘。五岁的年级,正是应该天真浪漫的时候。她是为数不多的亮色,用自己新奇的眼光在发觉着这片神秘的土地的美、好。灵气,大概是能贴在她身上的最好的标签了。无视着原罪,不在意所谓的种族、宗教的差异,她的眼里没有偏见,只是观察着这个世界。
从创世纪开始,到出埃及记结束,普莱斯家的女人们遭受了一趟难忘的非洲之旅。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在三童之歌和树之眼里,还能看到这趟旅途带给她们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合上书,纪录片般地展现着普莱斯家的女人们在刚果的经历,四个女儿的讲述带着自己的风格,语言/文字上的差异,使得她们的叙述有了辨识度,也有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