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想法

职业困惑问答01

2020-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浮生长乐

问:25岁,女,全国top5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毕业生。高考填志愿时,在家人的劝导下报了临床医学。觉得虽然学习过程漫长辛苦(八年来8117是常态)但前途总是好的。抱着这样的想法一直到毕业季。

以科室第一的成绩通过招聘留院(二线省会城市顶级三甲,医院排名全国前30)。看了今年待遇明细,工资一降再降。本院职工规培期工资+绩效+社保5k/月,到手估计不到4k。之后每年涨500,三年后才是正式的住院医师。而后了解到即使是高年资主治医生(大概10年后的职称)也才一万出头。我无语了,毕业后要背5k/月的房贷,根本养不活自己。高中同学年薪已经二三十万的不少,而学历最高、读书最累的我,却养不活自己。上丁香园查不同医院的政策,发现我不是最惨的,有个复旦博士工作后每月3k…这之后是挥之不去的无力感,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家人。工作失去热情开始敷衍。更为整个年轻医生群体感到愤怒,我们是付出最多的,凭什么要这样被压榨?

答:  根据你的问题总结出五点:一是过往的学习经历十分辛苦,但是在同学中被看好;二是期待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三是面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捉襟见肘,四是青年医生的群体性低收入,五是热情缺失。

  先分析第一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学习是一种能力,想学习还得会学习,才能如你一样坚持到博士毕业,并以科室第一的成绩招聘留院,你也为自己感到骄傲的吧?假如当初你选择的不是这么漫长辛苦的学习,到今天,发现自己浪费自己的资质和能力,有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你是后悔的, 该学习的时间没有用来学习才是真正的无法弥补。

  第二点,每个人的理想和现实都会有巨大的落差,基本上人人皆如此,小时候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越长大才会越发现自己的无力。你和同学的年薪现状是一种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也是一种比较,无论哪种比较,要比的都不应该是单一面。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自我实现,显性的和隐性的都应该拿来比,有的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沉淀和积累,有的职业随着青春的流逝只能望而兴叹。医生,正是公认的白衣天使、是越老越有分量的专业人才。

  第三点,现实的确很残酷,目前的培训时期以及三年后的薪资收入看起来在这个城市里无法提供好品质的生活。你目前所在的顶级三甲医院,固定工资看起来是不多的,但是据我所知,无论大小城市,大多数的医生生活品质都不差,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三甲医院的从业经历及你的专业履历再坚持一下相信你就了解了。

  第四点,目前你所在的年轻医生的这个群体,工作量大,收入低,这是环境,个人力量无法改变的。本事不只是学识也包括见识,年轻医生应该刚好是学识丰富而见识缺乏的,所以在长见识的时候,就达观的看待这个事情吧,拿到手的薪资是收入,记到心里的经验也是收入,一种填充自己的口袋,一种丰富自己的头脑。

  第五点,热情缺失,这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热情缺失某种层面来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怀疑,也许是缺乏信仰,也许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我指的信仰不是指宗教信仰,应该是一种信念和坚持,比如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比如相信付出定有收获;我所说的对自己不满,需要你自己来思考,是不是真的要用目前的收入来衡量你自己以及你的生活,建议有时间时读几本关于心灵成长的书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