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深度阅读?
我们有的时候,在读了一本书之后,合上书本居然大脑一片空白,这样的情况你遇到过没有?这样的场景,我多次遇到。
这样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浅阅读”。浅阅读,适合挑选书。真正让我们改变的,还是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如何才能进入深度阅读呢?
一、基于问题的阅读:思考读这本书,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读书前,需要我们先预设一下,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想通过阅读解决什么问题?
有了明确目标,我们可以选择跳跃式阅读,可以舍弃无关紧要的部分,对重点章节反复阅读。
有时候,我们读完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需要进一步查阅其它书籍,一本接一本读下来。终于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成长和提高。
二、阶段性的主题阅读:持续挖井,终能有所得
今天我读了高子阳老师一篇文章,看到了主题阅读的力量。为了了解汉字演变,他读了二十多本关于汉字解释的书籍。为了学习写作,他又读了近五十本中外关于写作方面的书,他的藏书超过了一万本。
这样的主题式阅读,才是最好的什么阅读。就像我们找准地方,想要挖一口井,那就不能浅尝辄止,需要持续深挖,才有可能挖出水来。
三、加强注意力训练:提升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
有时候陪同爱人散步,我会不由自主地思考需要写的文章,好半天不说话。爱人说,你在发什么呆啊?
其实,是自己没有从写作中走出来。后来,我给自己定任务,写不完文章就不出去或者是不吃饭,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有时候,我会玩一下“舒尔特方格”游戏,或者是在手机上玩敲电子木鱼游戏。为的就是训练自己的注意力。我们也可以进行一分钟注意力训练,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的注意力也同样需要训练。
可以在微信上搜索“注意力训练”,有很多亲子小游戏。我们做一下,其实对大人和孩子都有用。
四、用整块时间阅读:碎片化时间只适合浏览
想要进入深度阅读,需要用整块的时间。去年暑假一个假期,我集中精力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白天看讲座视频,晚上读他的文章,然后梳理每一项工作背后的目的和理论支撑,思考这些做法的背后,有什么科学依据。
那一个半月,我对魏书生老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教育多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这样的专题阅读,就是一种深度阅读。
有老师说,深度阅读如何进入?它其实没有门槛,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需要我们跳去教育思考教育,需要我们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
浅阅读,不是没有用,而是一种检视阅读,就像在分拣快递,查找我们真正需要的。确定了目标,然后再查封,查看试用,反思。
读书不能急,一本接一本读,有时候可以回头再读两年前读过的书,原来读不懂的文章,说不定这时候就豁然开朗了,这就是阅历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