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只要理好财就可以了——解读《婚姻不打理,辛福
婚姻是理财的分水岭,因为从那一天起,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要开始操心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许多人理财意识的觉醒是从结婚就开始的。单身一人没有多少钱上的思虑,每月赚到的钱自己去获得体验最重要。但结了婚后,一家人的现在、未来都要考虑进去,有限的钱与不断增长的生活费、教育费、赡养费等等产生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成了许多小夫妻的头等难题。今天解读的书——《婚姻不搭理,辛福不理你》,将从一位老婆婆口中,获得生活中理财的智慧,解决家庭财务危机。
《婚姻不打理,辛福不理你》作者
李现现,80后、时尚辣妈、理财达人。深受“平民理财大师”婆婆的教育,兢兢业业地当好家庭“财政部长”,结婚前是月光族,结婚后第一个三年,买了车子,还有存款六万;又一个三年,拥有了房子,还出钱让老公做生意。现为财经编辑,已出版《小老板的财务课堂》、《保险这样卖才对》、《给创业者的52个财务忠告》等著作。
关于本书
《婚姻不打理,财富不理你》从书名中就可以感受到理财在生活中的作用。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借用书中婆婆的话,“挣再多的钱,如果不会理,照样不能过上有钱人的日子;相反,如果会理,即使钱挣得不多,照样也能过上有钱人的日子。”
本书讲述了“我”的那位平民理财师——婆婆,从“我”的小家组成那天起,手把手教导两位“月光半啃老族”理财智慧的故事。婆婆从开源节流的角度,传授生活中的理财经验和教训,提高了“我们”一家三口的财商,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
核心内容
1.理自己,理伴侣
婚姻是人生中一笔大投资,甚至说最大的一笔,也不过分。
有些人结婚后,要么还抱着谈恋爱的心态一味追求浪漫,要么完全忘记自己的家庭,一心扑在事业上。这些都不会给自己和伴侣带来幸福。
婚姻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夫妻两人撑起了这个家庭。文中的“自己”是家庭中的妻子。做为妻子需要做好一名管家婆,也要打理好自己的老公。
接下来,书中从妻子的角度,在婆婆的指导下,开始了理“自己”,理老公的过程。
首先,理“自己”。文中的“我”掌管了家中的财务大权。从婚礼开始,量入为出,改变自己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为家庭省钱,聚财。
婚礼时设好预算,不铺张浪费;生活上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将钱花在刀刃上;理财上收益与风险兼顾,配置保险定投基金。
在私房钱上,双方都需要去考虑备一个小金库,但不能超过家庭共同基金的量。私房钱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但超过共同基金的量就有婚姻忠诚度的问题在里面了。
理好了“自己”,“老公”就是第二大投资对象。婆婆告诫自己的儿媳,“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日子过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我们女人。善于过日子的女人,自然会把自己的婚姻打理得和和美美;而不善于过日子的女人,却会常常抱怨自己不幸福。”
婚后不像恋爱时是一个二人世界,可以一味追求浪漫。在生活等事情上,打理好自己的“老公”才能收获辛福。
文中的老公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月光族。为了改变他的习惯,在婆婆的指点下,管好家里的财务大权,树立好目标并做好规划,给老公设置奖励机制。逐步改变了老公的生活习惯,事业也蒸蒸日上。
2.日子越“理”越“旺”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打一族人)。其谜底就是:“啃老族”。
许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资低,羡慕那些成为富人的人。其实,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自己出发,勤记账,及时分析,将钱生下来,尽快攒出第一笔本金。
想想文中婆婆当年,老两口微薄的工资,带出了姐弟四人,自己也投资了房产,有着稳定的房租收入养老。
钱生钱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是家庭生活的方向。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本金。越早攒出本金,就越早实现家庭财富自由。在家庭的早期,需要克制自己,降低自己的消费欲望,从一切地方省下必要的开销,攒出第一笔本金。
省钱不能走极端,不能什么都省,比如饮食就一定不能省。要找出省钱的点就需要每日记账,定期复盘分析,找出自己的财务漏洞。
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理财包括赚钱、生钱、护钱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归根到底就是“管钱”,账簿就是管钱的基础。生活就是在这流水账里,越理越旺。
3.钱生钱
守财奴是过不好一辈子的,让钱生钱才是理财的硬道理。
文中给我们总结了人生各个阶段的投资建议:
20多岁,投资自己,为以后积累财富做准备
20多岁是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龄,经济能力也相对薄弱。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年轻人认为这个时候就是纯消费时期,没有必要也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投资活动。有这种想法就错了,这个时候有一项重要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所谓投资自己,主要是指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培养“治富”能力,为以后积累财富做准备。正如在前文内容中婆婆教育我时所说那样,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是有赚有赔,只有投资自己的大脑是只赚不赔的。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历和技能并驾齐驱,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就等于和社会脱轨。
30多岁时,为自己和家人做好风险保障工作
30多岁是消费时期,这一阶段要面临孩子上学、买车、买房等重大消费。当然,这个阶段也是财富快速积累的阶段,手中有了闲钱后该如何投资呢?
首先,应该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做好风险保障工作。在30多岁时,可以先检查一下20多岁时购买的终身保险够不够,然后再考虑要不要提高保险额度或者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投资理财,最被大家关注的就是收益,而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是保障。拿理财专家们的话说是,资产有进攻性和防御性之分,保险虽然不能产生很高的投资回报,但是是必需的,因为投资保险是用现在的钱转移未来的风险。现在有不少人对保险非常排斥,部分可能是因为不满保险的销售模式,但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很多人失去了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的能力。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别人都说我很富有,其实我真正的财富就是为自己和家人购买足够的保险。”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留住钱,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
其次,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投资组合项目。若按财务目标来分,住房资金占据50%,规划养老生活和其他目的各占20%,风险防范为10%,一般来说这么一种投资组合是比较合适的。对于股票、债券和基金这类投资活动,鼓励积极参与,毕竟这类高风险投资活动能带来高收益,但在我们没有上年纪之前必须考虑风险。
40多到50岁左右,珍惜积蓄,调整投资方向
这个阶段的家庭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上要养老,下要养小,还要养活自己及为养老储备资金。所以,这个阶段的家庭理财首先要学会珍惜手头上的积蓄。缺乏理财知识的人,常常在这个时期不知道珍惜积蓄,会莽撞地进行一些投资活动。看到别人炒股,自己也开始坐不住了,拿出所有积蓄来炒股,看到别人投资房地产,自己也想趁机赚一笔,甚至不惜贷款。如果在40多岁时自己的积蓄以这种方式消失殆尽,那么今后将很难翻身。
40多岁的人和30多岁的人在投资方向上应有不同,40岁以后要降低风险性较高的股票类产品投资比例,选择多种投资对象来保证未来投资的获利和安全。
50岁到60岁时,控制支出,投资要少而稳
人过50岁,孩子已经长大;个人也到了准备退休的阶段,一辈子做生意的人也想早点歇歇了。所以,这个阶段支出逐渐大于收入,因此这个阶段理财首要学会控制支出,投资活动也应该少而稳。二三十岁时即便因为高风险投资而遭受损失,也还有大量的机会来挽回损失。到了50岁则不同,一旦投资失败,就会给家庭收支和养老生活带来极大的负担。
财富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隐藏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细节里。老人们总结的生活的经验看似朴素,但大道至简,理财就是理好我们的婚姻,理好关系,理好我们的生活。
本文是解读100本理财书单里的第四本书,感谢您看完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