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迷失了的“我”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俗话说“福不能享尽,事不能做尽,话不能说完。”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半一半,才是真正的圆满。
每当我走到人群之中,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天天都在奔波忙碌,费力地做着各种事情,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生的生活,为了眼前的养家糊口和短短几十年的享受,而不关心周围的社会和生存环境,更不会考虑自己来世会怎么样。在忙碌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追求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却不知道“我”丢到哪里去了。
以前汉地有一个故事:一位公差押解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遥远,负责任的公差每天早晨醒来后,都要清点身边的几样东西:第一样是包袱,他们的盘缠、衣服都在里面,当然不能丢;第二样是公文,只有将这份公文交到京师,才算完成任务;第三样押解的和尚;第四样是自己。公差天天都清点一遍:“包袱还在,公文还在,和尚还在,我自己也还在。”这才上路出发。
日复一日,偏僻的小路上经常只有他们两个人在行走,很是寂寞,免不了闲聊几句。久而久之,彼此互相照应,关系越来越像朋友了。
有一天,风雨交加,他们饥寒交迫,赶了一天的路,就投宿到一个破庙里。和尚对公差说:“不远处有个集市,我给你打点儿酒,今天好好放松一下。”公差心思松懈,就给和尚打开枷锁,放他出去了。
和尚打酒回来,还买了不少下酒菜。公差喝得酩酊大醉,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和尚一看机会来了,就从怀里掏出一把刚买的剃刀,将公差的头发剃得精光。然后将公差的衣服扒下,自己换上,又将自己的僧衣裹在公差身上,连夜逃走了。
对于发生的一切,公差还浑然不觉,一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他醒来之后,舒舒服服伸个懒腰,准备清点东西,继续赶路。一摸手边,包袱还在;再看公文,也在;找和尚,竟然不见了。好差抓挠着头皮想:“和尚哪儿去了呢?”突然发现自己头是光的,再低头一看,身上穿着僧衣,于是恍然大悟,原来和尚也在!
前面三样都在,第四样就该找自己了。公差又在庙里庙外四处找,怎么也找不着,心里就纳闷儿了:“和尚还在,可我到哪儿去了?”
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也像公差一样,没日没夜地忙着各种琐事,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变成囚徒,结果“我”却找不到了。
就像如今有些名流,网红无所不能奇迹,啥热度高就蹭啥热度,根本没有约束感,没有底线的搞网络攻击,不思考的人们也是一拥而上,获得了财富,但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
还有一些人为了名声、地位、金钱、感情,也是一辈子都在费心竭力。比如,为了感情,他们倒下去一次,又站起来;再倒下去,又站起来……
如此一直不断地重复,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那么人追逐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我”。但实际上,他们这样做,不一定对“我”有利,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到自己死的时候,拥有再多的荣华富贵,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只有身前所造的善与恶才会如影随行,和自己精密相连、永不分离。
然而好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走着走着就忘了,走着走着丢了“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到一方净土,安放灵魂深处的自己!
友友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