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点预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之路探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39012/1a4f94333771d347.png)
【政策大背景(定义)】
(1)2014年中yang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xi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2)时隔四年,xi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18年9月20日,中xuan部作出部署,要求2020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的全覆盖。这标志着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进程已经开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这一阶段工作的重心。
(3)县级媒体的中坚力量为广电媒体,其受众主要集中于县城、乡镇及农村。但省级、地市级媒体融合尚且艰难,遑论资源整合率低、广告市场总量少的县级媒体平台。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县级广电媒体能否抓住这次机遇顺利转型已成为其生死存亡的关键点。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立的意义】
(1)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媒体的有机整合。县级融媒体中心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模式,通过整合县域内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建立内容丰富、载体多样、覆盖广泛的现代媒体传播体系。
(2)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可以成功完成县域内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媒体资源的高效使用,解决县级媒体单打独斗的问题,形成各家媒体“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的生动局面。同时可以有效扩充媒体工作队伍,增强采编能力,提升内容质量,扩大媒体的影响力。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它既能提高媒体的舆论导向水平,提高县级媒体的引导力和公信力,发挥社会效益,又能使媒体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赢得受众,增强竞争力。
【县级媒体当前存在的问题】
(1)制作内容不精。县级媒体普遍存在一线采编人员缺乏的情况,仅能满足报纸和电视的日常发行和播出,报道稿件和电视质量难以保证。其次,县级媒体的文字报道、新闻节目领导新闻比较多,部分根本没有传播价值的领导、会议的日常活动占据报纸版面、电视画面,让群众十分反感。
(2)生存压力较大。伴随着县级媒体的关注度的减少,县区级政府在人财物上的投入或不太积极,或被动应对,出现人员工资待遇较差,流动率较高的状况,县级媒体实际已进入风雨飘摇时代。
(3)影响力式微。县级报纸、广播电视台是党领导的基层媒体,是县域主流的传统媒体,对巩固扩大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意义重大。县级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减弱,不利于党的政策的宣传和舆论的引导,不能切实发挥为民服务的社会效应,处在日渐被边缘化的境地。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建议】
(1)坚持以“内容为王”,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坚持“内容为王”,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严重、原创性较少等问题。一方面要把中央媒体、省市媒体、社会自媒体和用户生产的内容汇聚整合。另一方面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性内容,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第三方面要结合县域特点提供就医、就业、种植、养殖、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等丰富的服务内容,让融媒体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内容的创新,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坚持“移动优先”,提升终端用户市场份额。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打通媒体宣传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声音,服务群众的信息最便捷传递到位,“移动优先”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借助党委、政府的力量号召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广使用移动客户端,通过镇(街办)、社区、村(组)的宣传提升群众对移动客户端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扩大移动客户端在县域内传播的覆盖面,要围绕基层群众的需求,细化、充实“融媒+政务+服务”内容。
(3)坚持“人才优先”战略,不断改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
由于受地域发展平台的限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从福利待遇、未来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稳定人才队伍,推动县级融媒体的蓬勃发展。
(4)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方式,提升“造血”能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方式,整合具有县域特色的资源,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39012/ee7a1a98eca8b3c5.gif)
关注“MJC新传考研”,让新传考研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