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长恨歌》|词作白居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
开头先用李白的《清平调》进行点题
一
关于这首歌,我采取的是五色石南叶的版本,原因这首歌在前面加入了王老先生的吟唱,听来自有一番经历岁月朴实沧桑的诠释,声音渐听渐远,像极了在诉说自己的一生。
歌曲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此处为引用)
二
白居易的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三
后世对词作者的评价: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而古往今来,我们除了从这首词作感受到唐朝由盛转衰的惋惜外,还从中体会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生在帝王家的爱是非常之少的,从史书典籍中我们都能明白其中的残忍,而女子之于后宫更是三千繁花而已,帝王本不该有请,奈何像周幽王、唐玄宗等的帝王只宠爱一人便会受到群臣的非议,而事实上,女子真的是祸国根源吗?
不,当然不是的,我们都清楚这个真相,其实我也格外羡慕唐玄宗对玉环的爱,尽管最后不得不赐死她,却也寻来蓬莱问灵想要复活她,为他的的念想起了个作用,最后真让他给寻到了,并为她取名太真,接回宫后,再一次在华清池旁相遇,当然这个相遇只是个传说,历史上没有说唐玄宗追魂后的结果如何,只是此恨绵绵无绝期,思念成疾,最后,抑郁而终。
关于这段爱恋,惊天地泣鬼神,却始终被命运所捉弄。
五
精彩乐评:
西胡:
事实证明,在网易里面大多数人都是对中华文化很有感情的。其实,你们如果真的嫌弃一位老人的歌声,我觉得你们大可不必去听,也没必要高抬贵手随意评论,只会遭人舆论罢了。你们可以保持安静欣赏音乐,如果真的忍不住想吐槽就干脆别听。另这首歌真的挺好听的。希望老爷爷在天国也能如此!
米兰:
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往事如烟散:
开头老人家的歌声有岁月风化过的沧桑感,把人渐渐的拉入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回忆。
團餅餅:
评论top1看哭。我的外公,幼时私塾蒙学。他去世已经17年。用方言给我读过的全唐诗,字字句句言犹在耳:“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T_T
账号已注销:
如果这首歌没有开头老人的哼唱 也许你记住的也只是这首歌柔缓舒畅的旋律跟男声的温柔磁性 但多了老人的一番经历岁月朴实沧桑的诠释 相信听者对于这首歌的定义就不再仅仅是-----好听 而会多了一种别样滋味在心头....
林二夕:
感觉上世纪末的人啊 都有一种独特魅力(像袁仲谦,杨昌济再优秀则没有袁老的那种特殊的美丽。
梨梨苏:
老人的声音渐隐,五哥声音出来的刹那,心里感慨良多,简直就像是老人年轻时,口中哼着调子回忆童年……真的红了眼眶
陶枳Carol :
今天刚学《长恨歌》,老师问我们此中的“恨”究竟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对大唐的愧疚,白居易对唐玄宗这位多情帝王的痛惜。唐玄宗败在“辜负”二字上,为了杨贵妃辜负了大唐,为了六军皇位又辜负了杨贵妃,前半生的贤治天下多半被遗忘,后半生的专情无度为世人津津乐道,亦是“长恨“。
参考文献:
中国诗词网《长恨歌》、《中国唐代史》、《网易云》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