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累产品经理seo

尤物:看的越多的东西就越有好感

2017-03-30  本文已影响9人  OOS

如果不考虑性格,只说相貌本身的话。

情况一:

看一张脸次数越多,觉得越好看。

这个现象叫做Mere exposure effect(单纯曝光效应),社会心理学上有过很完整的研究。

Mere exposure effect指的是: 一件事物,如果反复在你面前出现,即使并不去主观地去注意它,你的潜意识里却也会增加对它的好感。Goetzinger (1968) 的实验中,他让一个学生每天套着一个黑色的大袋子去上课(除了脚以外什么都看不见),然后观察班上其他学生的反应。果然,其他学生对黑色大袋子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敌意转为好奇最终变为友善。

在类似的许多实验中,心理学家们也发现,不管是人脸、画作、声音、汉字(对于不会中文的人而言),只要见得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好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首先要解释一个概念—— Perceptual fluency/Processing fluency(感知流畅性)。我们在感知一件事物的时候,会根据它的复杂程度,整合记忆中已有的信息来对它做出判断。因此,一件事物出现的频率越高,我们对它进行感知的次数越多,这个过程就越流畅、越容易。这种感知时的流畅性让我们觉得轻松不累,从而潜意识里转换为对所感知事物的好感。

情况二:

看一张脸次数越多,觉得其实也不过尔尔。

关于这个现象,心理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公论和解释,那么在这里,我想做一些自己的推断和揣测。

社会学家Elaine Hatfield提出过一个Matching hypothesis(匹配假说),大意是说人们倾向于寻找相貌上与自己相匹配的人作为长期关系的伴侣。心理学实验中也用数据验证了这个观点:当一对伴侣颜值相当时,他们往往会更多地表现出对彼此的爱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颜值一般的人,频频见到颜值高的对象时,要用什么方式说服自己「其实我和TA也有发展的可能」呢?对,就是下调自己对其相貌的评价。

结论:

心理学界较为公认的理论是越熟悉的事物越容易产生好感,因此,如果只是平均来讲,看到同一张脸的次数越多,我们对其相貌的评价就会越高。

至于看一张脸次数越多,相貌评价越低这件事,我提出了自己的一种假说,欢迎共同补充探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