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名士自风流
2019-05-11 本文已影响7人
4694b8f96bc2

两晋时期,在华夏几千年历史上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贾后专政,八王之乱,淝水之战,皇位更迭频繁,国家内忧外患,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大大动摇了国之根基,然而彼时文化却高度繁荣,名家辈出。
文代的发展和“士"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密切相关。“士"在中国古代里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肩负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重任。两晋身处乱世,士人报国无门,文人的精神生活苦闷,多有愤世嫉俗之人,他们隐逸于山水田园,以保节操,善谈老庄,爱饮酒,以此做为自己精神的依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两晋名士大多出身布衣,不求出仕为官,不过也有例外,如王羲之和谢安。
王羲之出身于世家大族,伯父王导是东晋开国元老,历任宰相,祖父曾任尚书侍郎,父亲曾任准南太守。玉羲之早年的仕途之路相当地顺利,尽管只是一介地方官员,但他的政治嗅觉十分敏锐,头脑清醒,眼光长远,可以想见,若他生于盛世,定然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
不过,既然已经出生在乱世,满腔抱负无法施展,就只能寄情山水之中,逍遥于尘世之外了,公元353年——永和九年,兰亭集会,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公元361年,王羲之谢世,终年59岁。
与王羲之齐名的谢安,同样出身于世家大族,好老庄,少负盛名,中年出仕,然而,使他名气倍增的原因,却是一场叛乱。
在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5年2月),大将恒温图谋不轨,起兵反叛,却遭到了时任史部尚书谢安的坚决抵制,只好作罢,来时气势汹汹,造反未成,反授人以柄。
由此可见,两晋名士中,不仅仅只有陶潜和竹林七贤那样隐于田园山水,消极避世的高人,也有王羲之和谢安这样积极入仕,为国效力的名士,尽管他们所做的努力并没有改变晋朝灭亡的命运。
这些生逢乱世的名士,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在文化史上,光照千秋,不被时间扬起的尘埃所湮灭。
是真名士自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