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回复
“收到”是一种尊重…回复是一种修养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会差
“收到”★回复朋友妍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妍妍接到领导指示,明天公司拍宣传片,要求所有员工穿黑色正装。
妍妍立刻在公司微信群发通知,最后还特意叮嘱“收到请回复。”
同事们陆陆续续回复了,但直到下班,还有三个同事没有回。
妍妍赶紧给他们打电话。
结果一个说看到,就是没回;一个觉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个电话是小题大做;还有一个同事连电话都没接。
“我一直担心那个没接电话的同事第二天会不会没穿正装,到时候领导又觉得我没有通知到。当第二天看到他穿着正装来上班才松一口气。”
妍妍说,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发通知。
“发通知这事,虽然简单又无技术含量,但最考验人的耐心。”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收到”★回复但我们能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发通知的那个人呢?
有紧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个人,你会怎么做?你是否也会选择群发的方式,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当你的信息发出去许久,只得到零星回复,你是否会焦虑?会担心?
“收到”两个字,花不了你1分钟的时间,但是对通知者而言,是一种证明和交代。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将心比心。
懂得将心比心的人,能够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会差。
“收到”★回复“收到”是一个承诺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和妍妍有着同样烦恼的,是我的同学黄伟,他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
每年毕业季,关于如何办理离校手续、准备毕业材料的通知,他都要发很多遍,QQ群、微信群、短信、邮件,一个都不落下。
“我也不想发这么多遍,但因为我很少能收到回复,所以只能多发几遍确保他们能看到。”
可即便是这样,临近毕业办手续,总有些同学的材料准备不足。而准备不足的借口永远都是“老师,我没看到信息呀”“老师,我没收到信息呀”。
在学生回复信息这件事上,黄伟更担心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学生们“契约精神”的缺失。
“不回复,就默认为没看到、不知道,到时候出状况就可以推脱。都是成年人了,还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工作了怎么办?”
“收到”★回复社会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转个路口就能找到对方。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时常聚在一起来通知。更不会有人反复通知,等你确认。
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收到”两个字不仅仅表示你看到了这条信息,还意味着你明白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契约精神,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收到”见人品,凡事有交待
“收到”★回复“收到”这件小事,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别人通知一件事,回复一下“收到,谢谢。”
别人问你一个问题,知道且愿意回答就回答,不知道不愿意就回一下“不了解。”
别人邀请你去赴约,想去就同意,不想去就说不愿意,哪怕借口忙也好,装作没看见很不好。
别人在你很忙的时候找你,可以先解释一下忙,等到闲下来再说。
别人如果想找你闲聊,如果你愿意就说,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视,告诉他你有事。
别人给你发的消息,你在很久后才回复,请先说声抱歉,再好好聊聊……
这个世界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忽视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可能是觉得无所谓了,可能是因为忙......
但是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宁愿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待,这就是最好的人品。
我们平时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双方处于一个对称点上,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付出了百般努力,别人却熟视无睹,毫不关心。你需要像保姆一样,一遍一遍去督促去确认。
那种爱理不理的态度,让你心中实在不爽,对对方的人品和素质都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和无比的厌恶。
我晚上睡觉会手机静音,睡前总该都有红点强迫症,总是要把未接的电话,未读的信息都读完,看到的都回复一下。
早上醒来第一眼会看手机,别人的短信、微信都会第一时间回复给对方。即便是那些不需要我限时确认工作的内容,我也会第一时间给对方回复。
或许在我们行动中,那用不了几秒钟时间回复:好的、收到!诸如此类的内容,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已经是这件事情的一颗定心丸。你不知道你没有回复对方的时候,对方拿着手机,翻腾着短信收件箱和微信消息列表已经多少次,内心对你是否看到,你的态度是多么的关切和焦急。即便是你明确拒绝对方,或许也是别人翘首以盼的结果。
微信时代,回不回信息,不再心疼的是你的短信费,而是考验人的人品和素质,“收到"两个字的回复不需要太多时间,,却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