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愿我们都可以学会这种生命的语言

2022-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墨香耕读

我们应该都遇到过那样的的时刻,明明自己是好心好意,可是说出来的话却被别人理解成了另外的含义;自己明明说的很清楚,可是对方就是不明白;两个人明明很在乎对方,却总是用语言有意无意地去伤害对方。

我们以为是因为说话技巧和认知偏差的问题,其实,看过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当我再去觉察自己和身边人,会发现是我们的文化里让我们偏离了沟通最重要的那些要素,才让我们总是用固有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试图达到一个好的结果,而往往总是会事与愿违。

说实话,之前在樊登读书里边听到过这本书,当时觉得挺好的,但是听过一遍也就再没有回过来多听几遍,更不要说实践了。时间久了,也就忘记了这本书的好,只觉得这好像是一本关于沟通技巧方面的书。

但是今年初,当我跟着古典老师的共读会学习下来,我才真正地体悟到,原来这是一本如此好的书,之前对于它的认知是多么的肤浅。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教授就很有来头,他早年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并发展出了这本书中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新版书籍的封面上有一句很震撼的话来形容这种沟通的语言:一种生命的语言。

我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并进行输出,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同时对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我发现了自己的沟通模式中,也存在着很多个"暴力"的沟通模式,我会比较喜欢评判,不仅仅对他人,也会对自己;而在育儿的过程中,虽然一直在坚持学习,但还是会在某些时刻说出伤害孩子的语言。

如果放到过去,我一定又会陷入自责,关于这一点,古典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瞬间释然,他说"非暴力沟通"需要我们不带评判地对待他人,而前提是需要对自己有慈悲之心,过去你说出那样的话,是因为我们真的不懂非暴力沟通。

而且你会发现作者在处理得很多个非常极端争端的调停过程中,太多太多的成年人,都不会使用"非暴力沟通"的 语言,一出口就是评判和指责。

"非暴力沟通"的语言,就像一种我们之前没有学习过的语言一样,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都不曾学习过,也很少听到过,就如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样,我们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书中提到它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平时沟通中经常会遇到障碍和不愉快的经历是,我们的语言中充满了评判、指责、分析和判断,然而对于自己的感受却不会提及,往往我们认为自己在说自己的感受,其实对方听到的往往都是指责和评判;而对于自己需求是我们或者不愿意提及,或者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因为我们多数的成长环境中,都不太鼓励我们清晰地表达自己需要什么,时间久了,我们也丧失了这个能力。

当我们用带有强烈情绪的语言去"攻击"对方的时候,对方当然也会进行对抗,这样就根本没有一个好的沟通环境,用古典老师的话说,就如同互相在扔飞刀一样。本来是很在乎对方,却在来回的互扔飞刀中,大家都被扎得伤痕累累。

比如在我和儿子的沟通中,最常发生的场景就是关于在家里他乱放东西的事情,很多次我刚刚收拾好,他就会很快又给搞乱了,所以这个就总是会触碰到我心里的一个开关,让我比较恼火。时间久了,我也就失去了和他好好平等沟通的耐心,最后演变成了指责或者命令:你怎么总是乱放东西,把这里搞得乱七八糟呢?你能不能把东西收拾一下,赶紧一点!

在这样的沟通之下,儿子肯定也会很不爽,越说越不动弹,直接进入对抗模式。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会常常地反思自己,究竟是什么让我失去了沟通的耐心,直接变成了这种粗暴的沟通方式,后来我发现了其实还是我内心对自己的不够慈悲,而那个凌乱的场景也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并不够有序的环境,直到现在每次回到父母家,我还是会选择去整理一下家务。

所以儿子的这一个行为就会很容易激怒我。如果遇到我也不是很好的状态下,就会直接扔过去那些"飞刀"一样的语言。

而真正的"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是无论对方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我们都可以放下评判,用心地去观察对方的语言和行为,从他的一系列行为中,找到对方陈述的事实是什么,再用同理心去感受他当下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和评判对方,然后再去看他这样行为背后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去关注自己,我看到和听到了什么,这是观察,而我内心的感受是什么,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因为我内心有什么样的需要,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请求。

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和对方沟通的时候,就可以把对方拉回到平等和互相理解的位置上。

我对几个点印象很深刻,比如我们平时在遇到对方和我们提及他自己境遇的时候,为了表示理解和支持,我们常常会做出的行为是给建议、同情、比惨,这样的方式其实根本无法真正支持到对方,反而会让对方失去沟通的兴趣和意愿。

我自己也曾经体会到如果对方在我诉说自己当下的困惑和感受的时候,直接给建议或者比惨、同情的时候,几次下来,我一定会选择闭嘴,不再说了,因为我会感受到没有被真正地理解,也会感觉自己似乎有点无病呻吟。

而我其实只是想找一个可以信赖和理解我的倾诉者,陈述一下当时的那种无力感,而我也需要允许自己有些时刻就是比较消沉,不需要一直保持积极努力的状态,从心底去接纳自己,不要苛责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让我意外和惊喜的是,作者在书中对四个要素不同场景的应用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做了很清晰的描述之外,还提到了自己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些,是因为他真的从内心深处具有同理心,而同理心的背后是真的做到了爱自己,一个真正可以做到爱自己的人,他的爱是溢出来的,而不是被"抠"出来的 。

与其说这是一本讲沟通底层逻辑的书籍,不如说它也是一本讲如何与自己对话的书籍,当我们可以真的做到了对自己慈悲,常常去观察自己的感受、找到需求、提出请求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在我们刚开始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我们的语言会显得比较生硬,也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有一点怪怪的,甚至当对方在情绪中时,我们的方式不可能一次两次就奏效了,对方因为没有这样的意识,还是会用固有的方式回应我们。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气馁,一定要继续坚持这样沟通,因为当我们可以真的发自内心地去同理对方的感受,理解了他们的需要时,他们一定会被触动的。

因为感受和需要是人类最核心的诉求,无论我们是什么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马歇尔教授说"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有一股暖流进入内心,其实,那不就是我们生命原本应该呈现的样子吗?

只不过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渐渐地丢失了这些"吾本俱足"的能力,我们看不到自己和他人在真的说什么,感受是什么,而是用不断地指责和评判去伤害对方和自己,而那个最应该清楚表达出来的需要被我们深深地掩藏起来,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了,本该表达自己希望对方做出的动作,也就是那个请求,让我们常常以命令的方式说出口。

曾经看过一段话,不要太强调自己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因为这些就是人生正常的经历。

而我也很幸运,可以在2022年的开始,就看完了这本书,虽然这个开年就给了我们不小的挑战,但读书让我经历了一次和自己内心的对话,也可以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尝试去应用"非暴力"的语言,温柔和慈悲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希望,在某一个时刻,屏幕对面的你,也可以和这本书相遇,得到那种被深深赋能和滋养的感觉,学会这种生命的语言,来一次心灵之旅,找到那个充满爱意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