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老石桥

2021-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柒拾陆号

        每年春节回家的时候都想回老家看看,可每次也都没有去。想回去是因为老家承载着许多儿时美好的记忆,没回去是不敢回去,觉得自己背叛了故乡,背叛了自己。

        记得最清楚的是村口的那座老石桥,石桥不大,宽度正好能容下两辆架子车,长度大概也只有五六米。  桥面的两侧有分别有一个三十来公分高的桥栏垛,也是用石头砌成的,上面抹了一层灰白色水泥。 石桥只有一个桥洞,桥洞下面并不是河,只是一条水沟。水沟平时没有水,只有在夏季汛期的时候,水沟里面才会发几次大水。桥洞是拱形的,成年人站在桥洞了是无法抬起头的,桥洞壁是用青砖砌成的拱形。桥洞内壁上面长满了日积月累黑绿黑绿的苔藓,手摸上去特别光滑,就像是用手滑过被浸泡多天的豆腐块一样滑溜溜的。老石桥是个饱经风霜的老爷爷,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他在村口默默地亲眼见证着祖祖辈辈一代一代的长大和衰老。

      汛期的时候经常会有暴雨,电闪雷鸣的那种大暴雨。大雨过后,上游的水要流入村西边的河里必定是要流经这座桥的。小的时候特意溯着水沟去找上游的起点的时候,发现甚至邻庄的水也流经了这里。也难怪每次下雨的时候桥下的水那么凶猛。桥是东西横跨的,水沟是南北向的,水流是从北向南的。水沟里面的水本来是从东边过来的,然后流到桥北洞口的时候会做一个转向,转向之后便顺着桥洞由北向南流。桥洞东边不到三四米的地方是有一个垂直陡坡的,水流每次从上面冲击下来的时候会溅起层层水浪,并打起一个漩涡。冲击声也隔着老远便能听到,如果站在岸边向下看,不一会就会令人头晕目眩。 暴雨来的快也去得快,所以水沟里面的水消退的也比较快。上午的时候桥洞的水位能接近洞顶,下午的时候可能就不到一半了。

        一般等水消退到小于一半的时候,村里面的年轻小伙子就开始行动了,有时候还会带着小孩子一起。水沟里是有鱼的,这些鱼是来自于上游的池塘里面养殖的。每次下暴雨鱼塘里面的水便会溢出池塘,鱼也便会偷偷地溜出来。溜出来的鱼便会顺着水沟经过这里。一些胆大的男孩子便在桥洞北边支起一张渔网横跨在水沟上面,等待着过路的鱼被拦截下来。男孩子在桥洞口支架布网,小一点的孩子站在高高的桥面上指挥观看,颇有一番居高临上的大将风度。时不时的问下支网的哥哥,鱼是炸着吃好吃还是煮着吃好吃。有时候一些刚结完婚不久的女人也会和男人一起来到桥上观看。其实每次捕鱼并不会有太大收获,顶多只有几条黝黑黝黑滑溜溜的泥鳅,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每次在大雨过后来捕鱼。为了那捕鱼时充满的欢声笑语和雨后得清爽凉意。男孩子在这里找到了勇敢和无畏,小孩子在这里找到了新奇和欢乐,刚结婚的女人们在这里找到了隐藏起来的少女心。

        我最喜欢和小伙伴坐在桥面南侧桥垛西头的位置玩泥巴。之所以喜欢在那个位置玩,是因为那部分桥垛涂抹的水泥比较光滑平坦,并突出地面有三四十里面的高度,横跨坐在上面左脚正好可以蹬到地面,坐着还不硌屁股。每次和小伙伴约着去那里玩泥巴的时候都会争先恐后跑着过去抢那个位置,谁先跑到就会先把那块宝地霸起来,只有自己和自己授权的小伙伴才能坐在这里玩。泥巴是从水沟西侧不远处一块石灰池岸边的土挖的,那里的土质比较好,被我们叫做黄胶泥。暗红色泛黄的泥土,软软黏黏的水分适中,土中也没有杂质,做哇呜是最好的选择。想去那里挖泥土不是每个小伙伴都能去的,必须要我授权了才行,因为石灰池是我家的。我也因此能够用这特权换到最好的宝地。

        玩泥巴的时候最多的就是摔哇呜了。把泥巴捏成碗状的,然后口朝下用力摔在桥垛上面,只听“嘭”的一声哇呜底被炸开一个大洞。炸开的哇呜底有时候会蜷曲着粘连在炸开洞的一个边缘上,有时候会被炸飞溅在小伙伴的衣服或者头上,有时候会被炸飞落在桥下面的水中……  比谁的哇呜厉害就是比这个洞的大小,洞越大哇呜做得就越好,哇呜做得好的小伙伴就会被崇拜和学习。哇呜的形状可多了,有半球状、碗状、方块状、长砖块状……有单哇呜,双哇呜和多哇呜,尤其是长砖块状的哇呜上面可以挖出好多个洞洞,摔下去之后如果每个洞洞都能炸开那就可厉害了,是一件值得炫耀很久的事情。

        读六年级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县城去读书,老石桥在我的印象中也慢慢淡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次放假回家,突然间老石桥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用水泥板搭建的平板桥。平板桥桥墩上没有黑绿黑绿的苔藓,也没有了阴凉的桥洞,没有了可以跨坐上去的桥垛,没有了童年摔哇呜和捕鱼的记忆……平板桥又宽又结实,像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