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轻松育儿三分钟》

严管养成的“乖宝宝”,会走上幸福的人生吗?

2020-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轻松育儿三分钟

过去有一种教育观念,要求宝宝必须听话,乖,这样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于是出现了很多对宝宝严格管教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成长阶段,父母家庭教育几乎是决定性的重要。

管教的太多,确实会让孩子在幼时很听爸爸妈妈的话,让孩子该吃饭、该睡觉、该规矩的时候非常方便,父母也很有教育的成就感。

可是没有主见的乖巧就真的好吗?

那些曾被管教太多的很乖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变成怎样了呢?

①、容易表现得缺乏自信心

父母的管教过多,就像一根绳索一样,在孩子心灵上加以束缚。稍微有一些“过火”的大胆举动,孩子自我意识就会排斥,要求自己“冷静”下来。随着年纪增长,会变得因为害怕犯错、害怕被责备、恐惧承担责任而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本领,久而久之在别人看来就是很没有自信心。

这在现代看来绝非好事,因为社会越来越讲究表现与勇于创新,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学校、社会的竞争中非常吃亏,你的谦虚和淡泊在外人看来就是没信心,没担当,不能胜任工作的表现!

②、盲目点头跟随大流

管教的太多会让孩子从小就下意识的学会服从。

没有主见和不敢有意见的孩子当然只能乖乖地跟在别人后面听话、听指示、听安排了。

在父母这样无私的保护下,倒也没什么问题。可是外边的世界呢?

脱离了爸妈的保护伞,孩子的成长却缺乏养成判断和决断的能力。

最终会导致在所有决策中,乖乖孩子都是点头的那一个。

因为他潜意识里还在听大人们的“管教”呢。

③、不会争取自己的主导和权利

父母的管教,让孩子养成了听安排型性格。

过多的管教让孩子从小就丧失了说“不”的勇气和能力。

当他不懂得拒绝的时候,就会成长为一位好好先生。

在社会和工作中形成一种不会发表主见,也不懂得拒绝别人意见的习惯。更不会在自己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最终会逆来顺受地接受他人给他的安排。

所以,对孩子管教太多,虽然能短期让孩子变得乖巧、听话,但是长远看是弊大于利的。父母真要为孩子未来着想,就要从小适度的引领他们表达自己的态度,在日常中切勿养成用命令口吻让孩子去“快吃饭”“快写作业”“快睡觉”“赶紧洗澡去!”

那样等于是封杀了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

你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虽然很多事情大人举手之劳,比教育孩子和交给他们去做药来的轻松快速,但是这是一个必经过程,比如:在生活中让宝宝多参与大事小事的决定,从买菜、点餐、旅行去哪里,都尝试让孩子提出意见进行决断。

这样的方式比起过分管教孩子,要科学有效得多!

家长朋友觉得严格管教孩子是有利还是有弊呢?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告诉御猫老师!

【育儿知识每天更新,请点个关注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