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大胆的PHP之旅

有锦鲤运,但没锦鲤命,论新浪年会抽奖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11人  虞大胆的叽叽喳喳

1月16日参加了公司(新浪)的年会,最后的大奖是2000股新浪股票。抽奖过程一波三折,异常激动人心。这几天发现网上有很多吐槽年会抽奖的八卦。虽然这些报道显得很“客观”,但底下的评论却让人很“冒火”。一群爱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出于同情心,纷纷吐槽新浪。

网上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下面两张图片:

1-19-sina-1.jpg 1-19-sina-2.jpg

第一张来源于脉脉,大意是某个新浪员工抽到了大奖,但却因为不在现场,被取消了获奖资格。据说,缺席原因是在公司加班(又是苦逼的程序员)。

另外一张貌似是获奖员工在微博上的评论,很想拿回奖品,毕竟2000股新浪股票,价值几十万元。
甚至还有法律界的精英蹭热度来支招…

作为新浪员工,年会当天我就在年会现场,我只想客观的说说我看到的,和想到的。

首先,我想先说说当晚的抽奖过程:

1、这次公司抽奖奖品除了最后的大奖,其它奖品都是根据员工号抽取的,人不管在不在场,只要工号被抽中了,都会统一发邮件通知获奖员人。

2、最后一个大奖(2000股新浪股票。这次大奖价值是新浪年会史上最豪华,毕竟是20周年),曹总在抽奖前就重复声明了抽奖规则:根据员工号抽取,但被抽中的人必须在现场。

说明一下,今年年会并不是特例,近几年新浪年会最大奖的抽奖规则都是这样的,中奖者必须在现场,且亲自上场领奖。去年我们部门有个同事,就因为不在现场,痛失了五万元。

诡异的是,最后的大奖,抽中的第一个人居然不在现场,曹总宣布获奖资格作废,继续抽。接着抽出的第二个人也不在,第三个人还是不在。

无奈之下,变更了抽奖规则,根据座位号(票根)抽奖,获奖人也要求必须在现场。无语的是,按照新规则第一个抽中的同事还是不在现场。继续抽,不负所望,终于等到了,最终获奖的就是下面这个幸运的小伙伴:

1-19-sina-3.jpg

也就是说,有锦鲤运、但无锦鲤命的人实际上有四个。

本文第一张图中merge代码的人是不是就是其中一个,是不是加班,我不知道真相。说点我了解的,因为大型活动的人数限制,加上公司的人特别多,所以公司并不会强制所有员工必须到现场。更多的是自愿原则。就我的观察,只要你愿意去,肯定是能去的。

说实话,我也不愿意参加年会,因为中奖的几率确实太低了。但考虑到最大奖的抽奖规则,没准儿我哪天撞个大运呢,所以最近几年都去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去的,比如我们部门就有几个没去,但并不是因为加班。我相信没有哪个领导会强迫不让参加;而且年终了,就算是业务最忙的微博,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另外,年会当天也不合适上线,因为出了问题需要协调的时候人都不在,就麻烦了。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去不去现场,很大的原因在于个人,而非外部因素。

那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程序员,我写过一篇相关文章《程序员,除了技术你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关注》大意就是程序员应该多关心一下非技术的事情,不要完全以自己的思维思考,放弃做一些事情,虽然这些事情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

另外就算你真的有事不能去现场,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员工号和座位票根交给部门同事(同部门座位号是相邻的)。万一真被抽中,同事可以以你的身份现场吼一声(并没有人去审核),这些奖品就是你的了。如果你连提前找人帮忙都懒的去准备,那不好意思,活该你当不了锦鲤,因为你完全就没想中奖嘛。

有人说,我是新员工,并不知道这些规则。但部门发年会票时,一般都会说的。如果没说,那你也可以打听一下呀。而且如果是新员工,这么重要的年会,你不参加下?

从这件事情来看,这四个人只能自己背锅,这个结果并不是别人的问题。

最后说一下吃瓜群众吧,在不了解真相,或者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猜测(比如新浪不近人情),是不是很武断?

我举个例子,说明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无端猜测,有的时候挺搞笑的。

我在新浪博客的时候,博主的自主评论可以匿名呈现。一天出了一个技术bug,匿名的评论以博主的身份显示了,这个时候炸锅了,用户发现很多明星自己给自己好评。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怀疑是不是新浪有意为之,是不是为了打击自我标榜的行为…其实这就是一个技术bug。

不要想得太多,有的时候多看、多想、少说才是正确的行为准则。

当然本文也许也是我武断了,说错了还请海涵。


了解我的书《深入浅出HTTPS:从原理的实战》,如果觉得还不错,还请在豆瓣上做个评论(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50772)。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ID:yudadanwx,虞大胆的叽叽喳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