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次机会回到过去,要回到什么时候才好?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59人  3c82fa22dbff

我会选择放弃这个机会。

还有不到24小时,我就三十岁了。前几日我收到了6年前自己在厦门寄给30岁的我的一封信。当初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以为30岁的自己看到时会很感慨很激动,实际上并没有,我看得很平静。

姑姑曾经找人给我算命,说我到了三十岁才能不让人操心。也许算命先生基本说对了。

人说“三十而立”,现在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但其实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

以前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要出去闯荡,被人说身上带着“侠气”。天天想的就是人生在世走一遭,务必要过得轰轰烈烈。最喜欢的花是樱花,想要耗尽所有力气绚烂一次。

现在倒也不是完全同意“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是觉得任何事情都比不上身体的健康以及内心的平和。至于花花草草嘛,其实都一样。地球的众多生物形态之一。我现在喜欢的是猫,摸着虎哥顺顺的毛,感觉可以治愈一切。

我没有经历过,也没有亲眼见证过太多的生死。但是我曾经走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不少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相遇和别离。我感恩遇到的大多数都是好人,也感恩有人给了我教训。

如果我不曾走出去,就不会遇到他们。就不会明白,原来真的是每个人都如此不同,各有各的活法和精彩。

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过,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我要回到什么时候呢?童年总是无忧无虑的,青春期也大多是单纯美好的,可每一次的答案都是——我觉得现在最好。

可能正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别离(包括人、地点、还有工作等等),到头来我发现——没有什么选择是绝对正确的。其实不论选择哪条路,可能都会殊途同归。

就拿最近报的一个英语百日阅读打卡班来说,有一些人就在学习到五六天的时候提出“阅读材料选题无聊”、“语法太难”、“语言脱离当代太久”等等问题,要求退课或者换课。其实当初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根据测出的词汇量,学员有很多阅读材料可选,这次的内容也是他们自己选的。老师很和善,同意给他们换课。说实话,我也觉得内容有点无聊,对我难度也不小。但是我想,应该换了其他内容也差不多。这些人即便换了课,可能也是同样的结果吧。

三十岁,虽然事业上没什么大的建树,也谈不上每天有多“开心”。(我认为对于成年人而言,“开心”是最奢侈的一种情绪了。这在孩童身上很容易实现,但是成为社会人以后却变得无比珍贵。)没有太大的物欲和执念,觉得怎样都好。世界就是包罗万象,每一种生存方式都有它的道理,无需过度的艳羡、反驳或同情。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消极”,和“丧”有一种本质的区别。我终于想明白一件事,其实一般人能做到不给最亲近的人带来“负能量”已是难得。不管对我自己还是对家人而言,我的身心健康和心态的平和,带着更多的爱和包容去理解和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我最近常常看一些依然健康平和的老年人写的文章和采访。“向死而生”成为我最欣赏的生活态度,我不怀念过去,也不过分期待未来。因为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珍视生命的一点一滴,每一刻的“现在”都会是最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