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说服?
谈起说服,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用自己的口才、思辨能力,口若悬河的向对方讲道理,令其接受并认同自己的观点。其实这种方式顶多能称之为“说教”,而不是“说服”。
黄执中学长是说服力方面的专家,对此研究很深。在此也给你做个分享。
什么是说服呢?说服是以一种非强迫的方式,就能让对方产生改变的力量。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在于“非强迫”,如果你以职级、资历等方式另对方产生压力,以此达到令对方产生改变目的,这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说服。
在什么地方需要用到说服呢?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掌握话语权的是哪一方。如果话语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上,都不需要用到说服,直接说出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就行。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整个社会协作中,权力是流动的,并不是固定于某一方;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视沟通过程中的权力流动,而改变对话的性质。
如果权力在双方手上,也就是双方的关系平等,则属于谈判。双方需要进行意见的交换,直至双方满意为止;
如果权力在他方,即掌握在第三方手上,则属于辩论。比如法庭、辩论赛等,都属于由第三方在掌握权力;
如果权力掌握在对方手上,则需要用到说服;比如一位原本不打算买房的顾客,你作为房产销售,你需要说服他对这套房产产生兴趣,因为决定要不要买的权力在这位顾客手上;再比如,你家小孩不愿意吃饭,这虽然对小孩的身体不好,但小孩子不觉得这是个问题,而你作为家长却很担心,所以你需要说服小孩在把这碗饭吃下去,因为不管这对谁有利,吃与不吃的权力是小孩子手里的。
也许你会觉得,这还不简单,不愿意买房的客户,我把近年的房价趋势、政府的政策布局给客户分析一通;不愿意吃饭的孩子,吃下去就给他奖励,让他爱上吃饭……其实这些都对,但你有没有听过这句话:“听了很多的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我们在做说服的时候,关键不在于向对方讲出多么正确的道理,而在于让对方听进你的道理。
这个时候,判断对方的状态就非常的重要了。因为人的主观意识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对一件事从全盘否定,到认同支持,它是有一段过渡变化的。可以简单分为这五个步骤:抗拒、怀疑、无感、顺从、投入。
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态度、选择,一般都是习惯于维持现状不愿意改变的。因为这些选择,是基于我们过去无数的经验、学习所总结出来的。你让我改变我的态度、改变我的选择,那你就是在告诉我,我的过去都是错的。所以,你会发现,有时即使对方好像已经发现了自己哪里错了,但对方就是不愿意作出改变。因为没有人会愿意直接承认自己以前是个笨蛋。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目前所处于抗拒到投入中的哪一步状态,来给出你的应对方式。接下来的每一步会在下一期给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