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

索甲仁波切 著 西藏生死书(09)

2018-10-14  本文已影响75人  悠远的歌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悠远的歌:藏文发音部分“e”上有第二声的标记)

我小时候在西藏听过乔达弥的故事。乔达弥是位有幸生长在佛陀时代的少妇。他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岁左右就夭折了,她伤心欲绝,抱着小尸体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问是否有药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复活。有些人不理会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认为她发疯了。最后她碰到一位智者,智者告诉她,世上只有佛陀能够为她施行奇迹。

因此,她就去找佛陀,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陀面前,说出整个过程。佛陀以无限的慈悲心聆听,然后轻声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籽给我。”

乔达弥很高兴,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拿芥菜籽。”

“我们家已经有很多人过世了。”那个人如此回答。她于是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家已经有无数的人过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走遍全城去要芥菜籽,最后终于明白:佛陀的要求无法达到。

她只好把儿子的尸体抱到坟场作最后的道别,然后回到佛陀那里。

“你带回芥菜籽了吗?”佛陀问。

“没有。”她说,“我开始懂得您给我的教法,悲伤让我盲目,以为只有我受到亲人死亡的折磨。”

佛陀问:“你为什么回来呢?”

她回答:“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死的?”

佛陀对她开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令郎的死亡,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脱离无止境的生死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解脱之道。痛苦使你准备学习,你的心也已经敞开,迎向真理,我将教你解脱之道。”

乔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据说,她在临终前获得证悟。

接受死亡

在乔达弥的故事中,有一件事值得我们三思: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的改变。

譬如说,濒死经验最重要的启示是:它如何改变了曾有濒死经验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到其影响和改变相当大:降低对于死亡的恐惧,更能接受死亡,增加对他人的关怀,更加肯定爱的重要性;追求物质的兴趣减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层面和精神意义,当然也更能接受来世的信仰。有一个人对肯尼思·林说:

过去我是一具行尸走肉,除了贪求物质享受,生命毫无目标。现在我完全改变了,有深刻的动机、生命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坚信不枉此生。我对于财富的兴趣和享用的贪欲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所改变的热情。

有一位妇女告诉研究濒死经验的英国学者玛戈·格雷:

我慢慢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爱,有能力把爱传达给他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喜悦和快乐。对于生病和临终的人,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非常希望他们多少能够知道,死亡的过程只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重病之类的致命危机,可以产生同样巨大的改变。死于癌症的弗里达·内勒医师,勇敢地写下她死前的日记:

我必须感谢癌症,让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之后,我变得谦卑,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己,因为我必须在人生的跑到上停下来,重新衡量,然后再前进。

如果我们确实能够以这种谦卑开放的新态度“重新衡量,然后再前进”,并真正接受死亡,我们将发现,自己很容易接受精神的教导和修行。而这种接受,极可能带来另一个惊人的机会:真正的治疗。

记得一九七六年时,有一位美国中年妇女在纽约见敦珠仁波切。她对于佛教并不热衷,只听说有一位大师来到纽约。那时候,她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都想尝试,甚至想见一位上师。当时我担任翻译。

她走入房间,坐在敦珠仁波切面前。见到仁波切,想到自己的情况,她掉下眼泪,冲口而出:“我的医师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温和而慈悲地笑起来,然后平静地说:“你看,我们大家都正在死啊!死是迟早的问题,只是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些罢了。”他以这几句话帮助她了解,是人都会死,也了解并不死只有她会死,以此纾解了她的焦虑。然后,他谈到了死亡的过程和对于死亡的接受,也谈到死亡里存有希望。最后,他教她治疗的修行法门,她就狂热地奉持不渝。

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获得痊愈。我听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绝症的晚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可当他们闭关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死亡的事实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并发现生死之间的基本关联,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被忽略的深层部分,比如精神的需求。①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我们的身体,甚至有益整个生命。

——————————

①藏族人有自己的自然医学传统和对疾病特殊的认知。藏医认为某些疾病不能只用药物来治疗,因此会建议以精神修行配合。病人根据这种方式医疗,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完全治愈,至少更能吸收药物。

——————————

心灵深处的改变

像乔达弥一般深切地反省无常,可以让你从内心的深处来体会无常的真义,当代上师纽舒堪布写了一首诗,道尽个中真味:

万物的本性都是虚幻短暂的。

有分别心的人,视苦为乐,

如刀上舔蜜。

坚持万物实有的人,多可怜啊!

同参道友们,往内观照。

然而,往内观照是多么困难的事!我们多么容易被旧习气主宰啊!就像纽舒堪布的诗告诉我们的,即使它们带来痛苦,我们也以几近听天由命的态度接受它们,因为我们惯于屈从。我们自以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习气,就完全沦为它们的奴隶。

虽然如此,反省还是可以慢慢带给我们智慧。我们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断重复的固定模式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当然,我们也许还会再掉入其中,但慢慢地我们可以跳出来,有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的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1.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渊,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如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闭关和深思一段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见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舒适地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当你快乐、健康、自信和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吗?善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经验,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在这些时刻,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转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出离心”。出离心,藏文发音为“ng e jung”。“ng e”的意思是“确实的”或“必然的”,“jung”的意思是“走出”、“出头”或“出生”。时常深入反省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正从习气中“走出”,通常带着厌恶的感觉。你开始发现自己越来越能随时放下它们,最终顺利地从习气中解脱出来,诚如上师们所说:“好像从奶酪中挑出毛发”那般容易。

你将产生的出离心,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发现过去的方式竟然一无是处;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宽广。这不是平凡的喜悦,这种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而深层的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示,因为你再也不受习气左右了,因为你已能真正从旧习气中走出,因为你已经能够改变,并越来越自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