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秋,长江之歌(7):旦为行云 暮为行雨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3日(3):巫山十二峰-三峡之巫峡
巫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东到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0公里。在巫峡西口,有一座不大的县城,名为巫山,建于半山腰,如一幅立体的画。这座小县城,自从战国楚辞赋家宋玉写了《神女赋》和《高唐赋》之后,便杨名天下了。
巫山(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巫山(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大宁河小三峡(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境内有以峡谷、江河风光为代表的长江三峡;有以探险、休闲、漂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小三峡(长江支流大宁河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谷);有曲径探幽、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点群。
(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你奇妙而秀丽的巫峡哟,左也是青山,右也是翠岭,山势跌宕,重峦叠嶂。航道在“之”字形的长江峡谷间延伸,船头前方,总有不尽的青山,斜插江中挡住去路,如一道道屏风,在袅袅轻岚下,藏着多少秘密和惊喜,在我们心中又有着多少猜测、寻思与好奇……
迷惑间,蓦然惊讶,一座起伏的大山,竟如一位斜卧的老妪,形象极为逼真,甚至还能看出复杂的面部表情呢。她的眼睛是闭着的,下颌翘起,双唇明显突出,似乎不甘于过早安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吧。这让我不禁心中涌动思念,一年前,我慈爱的祖母走时,两行泪痕留在面颊……(注:祖母去世已经38年,走时正是19年一遇的国庆、中秋“双节”当天,是个举国欢庆和团圆的日子。)
虽说右舷舱门的铺位观景方便,然而要饱览巫峡胜景,也是相形见绌了。听到客轮广播神女峰就要到了,我即刻拿了相机,迅速跑上船尾观景平台。这时,已有许多游客聚集,人头攒动,竞相翘望。
巫山十二峰(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巫峡奇丽而俊秀,然最好莫过于十二峰,古人云:“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唐李端《巫山高》)北岸六峰: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南岸三峰:聚鹤、翠屏、飞凤;另有三峰为净云、起云、上升,则是“隔山之表,深峑难探”(“峑”为山顶之意,全句出处不祥)也。此刻,客轮正绕着十二峰航行,人们指点着游览图,不知那一座卓然而立的山峰是神女?正猜测打探间,广播中告诉游客,那最高的一座山峰就是神女峰!即刻,人们将目光一齐射向那个神秘的云遮雾绕处——
巫山神女峰(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但见山峰高耸,一石兀立,小巧窈窕,形如少女。在状似双峰驼的山峰侧,一柱条石婷婷玉立,俯瞰大江,这就是载誉千年的“神女”了。从史料得知,“神女”来历有三,一是宋玉写的《神女赋》,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二是古代神话所记神女瑶姬下凡助大禹治水的传说;三是峰侧那兀立之石,形似少女。但在巫峡广为流传的,则是瑶姬羡慕人间生活,悄悄邀了众姐妹来到巫山,帮助大禹开凿河道,排除积水,水患除后,毅然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平安,为农人保丰收,为樵夫除虎豹,为病人种灵芝。天长日久,十二仙女化为十二座山峰,屹立巫峡两岸。这个美丽感人的故事,寄托了世世代代劳动大众征服自然野马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定胜天”这一思想。而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不正是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么: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一桥”为武汉长江大桥;“西江石壁”为长江三峡大坝;“巫山云雨”指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行至集仙峰,有“孔明碑”立于峰下。但见峰如群仙相聚,上分两峰,状如剪刀插天,因而此峰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一块平整光滑的白色凹形石壁,像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重崖叠嶂巫峡”六个大字,笔力十分遒劲。相传为诸葛亮手书,所以叫“孔明碑”,为巫峡中著名的古迹。
巫峡·孔明碑(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巫峡·孔明碑(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相传诸葛亮率师入蜀途中,经过巫峡,便在这陡壁上刻上他的重要策论《隆中对》,表示要联吴拒魏。后来,吴蜀夷陵之战,东吴大将陆逊追击蜀军至此,读了诸葛亮的碑文,感动不已,便下令退兵。
按相关说法,其实孔明碑并非诸葛亮所题,碑文也非《隆中对》,实际题刻年代为明代嘉靖年间。碑上历代题刻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字迹清晰可辨的已为数不多,只能看到“重岩叠嶂巫峡,名峰耸秀,巫山十二峰”十五个字,其中以“重岩叠嶂巫峡”六个大字最为醒目。
据新华社2002《未来三峡景色壮丽胜往昔》介绍,年初,有关部门已开始进行切割,以便这些著名的题刻迁移到三峡水库的淹没线以上,加以复原和保护。瞿塘峡入口处的“古栈道”、“孟良梯”及“粉壁墙”等景点将被移、刻至175米高度以上;巫峡的“孔明碑”和西陵峡的众多石刻,将通过拓片、拍照、另选悬壁重新凿刻或者切割下来运至陈列馆展览。
(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客轮行至巫峡中段,蓝色天空渐被云雾遮没,只见山峰上,白云团团丝丝,或卧或挂,变幻莫测。不一会儿,涌来铅色的云块,群山青雾漫漫,紧接着江面开始点点滴滴打起密密的水窝。这是怎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画幅,噢,雨打巫峡,烟笼秋江,幻化出神秘莫测的无限魅力。
巫山云雨(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忽然想起“巫山云雨”这句成语,巫山云雨是由神女幻化而成的自然现象,根据原始宗教观念,神女与国王交合是天地交会,能够产生降雨,进而使谷物丰收、人民富足、国家强盛。然而后人不解其意,竟成为儿女情长、男欢女爱的代名词。
既而又想起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虽说此诗是诗人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烘托出夫妻恩爱,表达了忠贞与怀念之情;然今人特别推崇的前二句,按照传统赏析,这句话的意思则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注:换句话说,当大把的时间已经成为过往,我们历经巨大磨难与拼尽全力奋斗所达到的人生高点,已经很难再度被超越<尤其是被自己超越>,这既是一种<曾经的>自豪,也是一种(未来的)负担。)
客轮继续前行,及至巫峡后段。
巫峡的群山,依然一溜倾斜地插入江中,形成道道峡口,宛若只只漏斗,雨儿都从漏斗落进长江。而长江之水,则更有一番动态的壮美。船头劈开浪花,在水流湍急处沉重地喘息。抚舷而立,你会觉得晕眩,会害怕浪头扑上来咬你的脚踝。江水煮沸般地翻腾,巨大的连环漩涡把一切能卷的都攫入龙宫,连船头劈开的激浪,都很难把它吞灭。然而也有例外,奇怪在江流的另一些地方,水面光滑,一起一伏,像一匹很大的黄缎呢。
下午2点,客轮行至长江南岸一个小集镇碚石,是四川与湖北的交界处。古人云:“船头已入鄂,船尾尚在川。”这一说法生动道出培石小镇如弹丸之地之横跨两省的态势。此处虽无山峰名胜,但两岸苍苍,彩云叠翠,怪石嶙峋,仍不失巫山峡江之秀丽风姿。
长江培石段奇观(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四川省巫山县地名录》对于“培石”地名的来历,解释为:相传,古代有一位皇帝路过此地,见这里的石头好,便令石工裁出方形石板一百块送往皇宫。石板运到京城,修建皇宫时正缺石料,因而这一百块石板立即派上用场。皇宫建好后,皇后却身患重病,怎么医治均无效。于是,皇帝叫巫师来占卜。巫师卜吉后说,病因是动了某地的石头。于是,皇帝叫人照原石板如数赔偿给当地。因讳“赔”为“培”,此地故名“培石”。
还有一种解释:培石江边的石梁很有特色,层层叠叠,石随水形。清人洪良品写过一本记录清代三峡交通游记、物产、民俗的材料,名为《巴船纪程》。他在书中写道:岩石随水曲折曰“碚”。因此,由宜昌以上至重庆长江段,有许多称“碚”的地名,例如:虾蟆碚(也叫蛤蟆碚)、胭脂碚、媳妇碚、北碚……此地石形奇特,故而称作“碚石”。
(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如果说游历瞿塘峡有点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的话,那么览胜巫峡便有漫步画廊、闲游艺宫之感了。
不多久,在连绵不断的山丘坡地上,竟然出现一片斜长的城市!一幢幢整齐美观的楼房倚山顺势盘亘,随着江岸的逶迤蜿蜒,建筑群沿江分布,别有风情。这就是进入湖北省的第一个大镇——巴东。如此重峦叠嶂的江岸,竟然可以建造城市!想一想唐代大诗人的千古绝唱吧,这里何曾还有“两岸猿声啼不住”?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使自己有了生存的根据地——抵御风侵雪袭的堡垒!
巴东(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巴东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两岸,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东连宜昌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交建始、重庆、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地形狭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温暖多雨,湿热多雾,四季分明。
巴东境内有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遗迹及古栈道。如:火焰石的旧石器文化遗址、长江古栈道、西壤坡古墓群、东壤口附马墓、盐池河巴人文化活动遗址等。仅三峡、清江两处水利工程淹没区发掘出土的文物就数以万计。
(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东方红”237客轮在巴东短暂停留后继续行进,3点刚过,驶入西陵峡。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9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