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专题阁伯乐当日推文闲文·读书

读《一个人的村庄》|假如动物有思想

2022-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茉莉花微开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到现在还没有读完,不是它不够吸引人,而是文章中有太多灵动的词句,太多深刻的内涵,值得细细去品味、去思考,故而,让我一再的放慢了阅读的速度。

我想,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和动物之间那种和谐与安宁的画面。简言之,就是:用心看世界,万物皆有灵。

比如,开篇《狗这一辈子》中写道: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初读到这段文字,不由得暗自发笑,这关于狗的描述也太传神了吧?

的确,做一条狗太不容易了,它必须得具有一定的能力。首先,得会察言观色,忠心耿耿地替主人办事,站好自己的岗,行使自己看家护院的职责。

狗必须学会掌握一定的度。太厉害了不行。如果听到一点声响便乱吼,看到陌生人就扑上去乱咬,那势必会招致人家的讨厌,甚至被乱棍打死,也是有可能的。

那太懦弱了呢?当然更不行。如果因为害怕人家打压而只会摇尾乞怜,没有自己的立场,或者见到难以控制的场面而逃之夭夭,这样的狗,又怎能博得主人的欢心呢?

寥寥几句话,便将狗的为难与难以做“狗”刻画得非常到位。

可是,这仅仅是说的狗吗?假如狗会思考,会说话,它会不会反过来嘲讽人类:“嗨,得了吧?你们不要以为身为人类,就可以高高在上,睥睨我们狗的一生,看看你自己,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也是,如果狗以这样的话语回击我们,想来我们也必定会哑口无言,难以作答。

纵观狗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人的一生呢?每个人活在世上,也都有各自的不如意,有时候,必须要学着像狗一般夹紧尾巴做人。

人如果能力太强了而不知收敛,容易招人忌恨,甚至被某些心怀不轨者暗中算计;能力太弱了,更容易被人看不起,什么脏活、累活被随便摊派到头上,劳动付出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想来,在狗眼中的人类,也没有那么风光。他们活得,照样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有能力却不张扬,有原则却外圆内方,如此,方能保证活得长久而安然。

说过了狗,我们再来看看驴。

驴和牛一样,都是庄稼人忠实的好帮手。在作者的笔下,驴不但是拉车犁地的一把好手,更俨然成了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之一。炒菜时的油香飘进驴圈,驴圈里的粪尿味也时常窜入屋中,不可分割。

刘亮程如此写道

我们是一根缰绳两头的动物,说不上谁牵着谁。时常脚印跟蹄印像是一道的,最终却走不到一起。驴日日看着我忙忙碌碌做人,我天天目睹驴辛辛苦苦过驴的日子。我们是彼此生活的旁观者、介入者。

在作者的眼里,驴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一位富含哲思的智者。

驴可谓是“高调做事,低调做驴”。它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劳力。想去寻找爱情时,就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想引吭高歌时,便无所顾忌地扯开嗓子。不像人类,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的束缚,常常不得不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想说的话,过着违心的生活。

所以,作者尊重驴,甚至羡慕驴。它们那种宁肯爬着往前走,也绝不跪着求生存的姿态,更是给人类上了生动的一课。

假如驴有思想,或许会看不惯人类的矫揉造作。人需要靠华服来装饰自己,需要把床铺得柔软又温暖,还需要富丽堂皇的居所。

这一切,咋看都不如驴来得真实自然。驴的皮毛,是那样的光滑美丽;他们睡在乱草丛中,或许比人睡在床铺上更舒服;驴圈只要能遮风挡雨,便足以安放身心。

提起驴,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前段时间刚看过的热播电影《隐入尘烟》。影片中,主人公马有铁就拥有一头驴。

那头驴很辛苦,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但那头驴也很幸福,因为拥有一位爱护它、疼惜它的主人。

那头驴更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它拼命的干活,希望能给主人减轻负担。当主人在临走前,想给驴以自由而放了它时,它却久久的徘徊,不舍得离去。

相比全村人的冷漠与无情,这样的画面,更凸显那头驴的善良与忠诚。

其实,细思之,它的主人马有铁又何尝不是一头“驴”呢?面对哥嫂以及村里人的呼来喝去,面对许多不公平的遭遇,他不是不明白,却依然选择默默忍受,毫无怨言。

他心甘情愿地被别人使唤,只是源于内心的善良。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卑微的外表下,没有足够的尊严。

当曹贵英死后,马有铁也是生无可恋。所以,他才还清了一切债务,决绝的追随爱人而去。这是否可以看作,他对这个伤害了他的世界的无声反抗呢?

这样善良的,如驴子一般的品性,才更让我们心疼。

《隐入尘烟》剧照

最有意思的,是“我”和蚂蚁的一场邂逅。

那一次,刘亮程和往常一样,在村子里“闲逛”。他看到了一只蚂蚁,费劲的背着一条体积至少比自身大二十倍的虫子。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土块。这土块对人类来说,是相当的渺小。可是,对于小小的蚂蚁来说,不啻于一座高山吧。他费了老大的劲,用嘴咬,用头顶,都爬不过去。每次快要成功时,又功亏一篑。

刘亮程在一旁看得着急,很想帮帮这只蚂蚁,但又不知道它的目的地是哪里呀。正好,看到附近有另外一只闲转的蚂蚁。他心想,人多力量大,蚂蚁也该如此吧。于是,就捉住这只蚂蚁,想把这俩小东西凑在一起。

谁知,不是被捉的这个不乐意,就是原先的那只觉得被侵犯了,扑上去就打。既然两只蚂蚁之间无法合作,那“我”就只好出手相帮了,连蚂蚁带虫子一起给弄到了土块的另一边。

可那蚂蚁非但不领情,反而要拖着自己的猎物往回走。

咳,假如蚂蚁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它此刻一定很生气,会觉得这人咋那么多事,那么自以为是。你以为的替别人好,难道就真的是做了好事吗?

岂不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非我,怎么知道我要干什么呢?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更不能让自己的思想驾驭在别人之上。

很多时候,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所有的对错是非,只有当事者亲身去尝试,才能知道答案。

作家刘亮程笔下的动物们,是有灵性的,也是与人类平等的。我们只有慢下来,以平等心对待,才能读懂它们的内心,那真是一个有趣的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