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整理笔记

不会用人,你就会干到死——用人之短,管理之道

2017-12-30  本文已影响1人  X咖啡馆

蜀国之亡国,诸葛亮之败,不懂用人,就只能自己干到死,这成为了诸葛亮的真实写照。“事必躬亲”,这种管理者往往只相信自己,事事插手,从而致使下属责任感严重缺失。不可否认,很多管理者的能力和眼界远远胜过下属,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又有多少呢?诸葛亮事必躬亲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谁又能比诸葛亮高明多少呢?

训练下级,激励下级,也是一种才干。懂得处理人事关系的人,即使自己什么都不懂或什么都不会,也可能因会用人而取得胜利。事事亲力亲为的管理者,除了做死自己,导致下级不满外,更糟的是误用精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整天时间被各种琐事耗去了,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一些更重要但不是急切,更广泛但也更抽象的问题。自己在自己建筑的囚笼内打转,整天都忙,却忙不出什么名堂来。

现代管理学家帕金森把这种“事必躬亲”的做法称作“通向毁灭之路”。他说:“如果你直接向人们下达指令而不是你已任命的管理这些的负责人,你迟早会走向毁灭,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害的了。如果你想做好任何一件事,就要通过那些负责人,而不是绕过他们。”在一个单位,领导学会用人,做领导的事,各层做各层的事,不包办代替,这才是有效的管理。

培养一群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自己去解决所有问题!要懂得用人,激发下属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才能共同成就一项事业。正所谓“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清朝有位军事家叫杨时斋,就很善于用人之“短”。他认为,军营中无人不可用,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坐放炮。杨将军深知,聋者因耳塞少听可免漏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坐。杨将军明白“长兮短之所倚,短兮长之所伏”的道理,用人用出了名堂,把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

人的短处和长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许多短处之中可以蕴藏着长处。有人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但他同时必然颇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轻易附和别人意见;有人办事缓慢,手里不出活,但他同时往往有条有理,踏实细致;有人性格不合群,经常我行我素,但他可能有诸多创造,甚至是硕果累累。一个不善言谈,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工作中必定会恪尽职守,不会徇私。所以管理者在用人方面要做到短中见长。


深圳有一家公司,在对全部员工进行综合测评时,除了根据各人的专长与优点分工外,还采用了按照每个人的缺点来编排岗位的办法,千方百计地用人之“短”,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他们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去当产品质量管理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一些斤斤计较的人去参加财务管理;让爱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去当信息员;让性情急躁争强好胜的人去当青年突击队长……结果,这家企业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公司效益成倍增长。

曾经有人说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以此看来,某些“庸才”或许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或许是被传统心理定势看偏了的“短才”。的确在一个单位中,各方面的人才都会有,甚至可以说,人人有优长,人人是人才,就看你能否满腔热情地去发现。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在讲用人时说:

用人不在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作为领导者不但要善于用人之长,而且还应善于发现和挖掘潜藏于短处的优势,大胆取他人之“短”,用他人之“短”,正确使用人才,充分发挥本单位每个人的优势,这样人才才会层出不穷,这个单位的工作才会出色。

一位专门从事人力资本研究的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发现并运用一个人的优点,你只能得60分;如果你想得80分的话,就必须容忍一个人的缺点,发现并合理利用这个人的缺点和不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